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AI涉足廣泛 失業率勢飆升


AI早已入侵金融界,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早前更宣布裁減部分基金經理,以AI程式取代。

全球最大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下稱GSK)在剛過去的週日宣布,將投資四千三百萬美元(約三億三千五百四十萬港元)發展人工智能(AI),應用在開發新藥的過程。其他藥廠巨企如默克(Merck & Co)、強生(Johnson & Johnson)及賽諾菲安萬特(Sanofi)等亦希望透過AI提升藥物開發效率。如今全球各行各業的大型公司,都花巨資於AI開發,不少專家都預計,未來數十年內,全球失業率將提升至五成;另有經濟學家認為,未來政府可能要推行全民基本收入制,即由政府向每名市民發放同等工資,才能讓社會維持運作,市民有固定收入。

藥廠引用AI至研究新藥,原來並非近年才出現。早在二千年初,就曾引入所謂的「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高通量篩選)」方法,透過機械人來快速測試數以百萬計的藥物成分,最終當然因為當年的科技未達要求,而令計畫告終。今次GSK夥拍科技公司Exscientia合作,就試圖突破技術關口。

 

 

曾經於輝瑞藥廠(Pfizer)工作的Exscientia行政總裁Andrew Hopkins表示:「很多大型藥企都開始意識這個方案的潛力,同時可改善效率。」他還補充說,Exscientia的AI系統只需要傳統方法的四分之一時間及四分之一成本,就可以完成新藥篩選。

 

倫敦Silicon Valley Bank生物科技主管Nooman Haque指出:「在藥商眼中,這些都是能夠幫助他們的數碼生物科技企業,能夠滿足他們的研發過程。」「如果這些科技真的能夠證明自己的功用,你將要開始看藥企的併購,以及AI引擎在藥企研發中的緊密整合。

 

據悉,今年五月,賽諾菲安萬特才與另一家初創科技公司簽訂協議,應用AI於藥物開發上。另市場上也有愈來愈多專門投入藥物研發的初創科技公司,如美國的Berg、Numerate、twoXAR及Atomwise等,英國則有BenevolentAI作代表。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月前出席投資者大會時,重提公司早已投資AI,更表明不喜歡某些人把這常掛咀邊。

BAT積極投入

 

其實不少中國科技企業都已投入AI研發,如騰訊(00700)去年就成立了AI Lab,專注於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包括語音識別和機器學習等技術,並已應用於微信及QQ等訊息傳送程式上。此外,騰訊還積極投資市場上的AI公司,當中總部設於美國三藩市的Skymind就是投資項目之一。

 

Skymind是一家AI初創公司,專注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機器學習及AI技術,協助企業於數據分析、圖像識別處理及訛騙檢測等不同領域上應用AI。這家二○一四年成立的AI企業,累計融資額達三百萬美元,即約二千三百四十萬港元,投資者除騰訊以外,還有Y Combinator、L2、AURORA FUNDS、SVAngel及streamlined ventures等多個初創基金。

 

阿里巴巴亦早已投入發展AI應用,其主席馬雲上月出席集團投資者大會時,就提到,多年前阿里發展電子支付,因應網絡安全,已讓電腦從警方犯罪專家處學習罪犯犯案手法,所以這種技術「我們早就做了,只不過阿里從來不說,我也討厭用AI來形容」。

 

原來早在二○一五年,阿里推出「阿里小蜜」──AI購物助理虛擬機械人。其能以一對一方式向客戶提供顧問服務,向客戶提供全程陪伴式及安全的購物體驗。去年「雙十一」期間,阿里小蜜整體智能服務量達到六百四十三萬,其中智能解決率達到九成半,成為雙十一期間的服務主力。

 

成功入侵金融界

 

至於作為BA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一員的百度,過去幾年也積極投資AI。從該公司的年報可知,其在AI研發投入逐年增加,研發成本佔總營業收入的比例,從二○一四至一六年這三年間,分別為百分之十二點九、百分之十四點二及百分之十五點三。

 

再者,百度還設有技術研發部門百度實驗室,再有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SVAIL)、北京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北京大數據實驗室(SDL)及AR實驗室,這四大實驗室都與AI關係密切。而早在二○一三年,集團更提出百度大腦概念,至去年九月正式推出,並表明這大腦已建成大規模的神經網絡,擁有萬億級的參數、千億樣本及千億特徵訓練,能模擬人腦的工作機制。

 

在金融界,AI也早應用於投資領域,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以資產計)貝萊德數月前曾宣布重組股票基金業務,把多隻主動型股票基金下架,取而代之以AI協助客戶操盤及揀股,令公司五十三名主動型基金經理中,有七名被裁減。香港亦早在二○一一年成立了AI管理基金公司Aidyia,更獲得香港政府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畫逾四百七十萬元資助。至於該基金公司成績如何就不得而知。

 

其實AI這個概念最早於一九五六年出現,其組成部分大概可分為計算能力+數據+算法,這三者相輔相成。所以於近年極速發展,全因為近年伺服器等大型儲貯設備發展愈見成熟,雲端服務等愈見普及,大數據因而更見完備,造就AI同時發展迅速。

 

美料百萬人失業

然而,AI確實可以提升產力,降低成本,卻會造成社會出現大量人失業。美國白宮繼去年十月對AI在社會與公共政策方面的現狀與未來發布白皮書之後,同年十二月再發布名為《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經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的白皮書,就人工智能對經濟領域的影響作出預測與建議。x白皮書預計隨AI技術的日益普及,一些目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勞動將實現自動化,將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失去工作,特別是在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中,或許會加劇美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經濟鴻溝。然而,報告肯定AI對於提高美國的勞動生產率至關重要,並且最終可能導致工作時間更少,平均工資更高,生活質量更優。因此,該報告認為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實際上有賴於更多地採納AI技術。

 

而為了調和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與將付出的社會成本之間的矛盾,報告認為美國聯邦政府應該擴大在技術領域的教育投入,以及提高失業救濟金的發放範圍,給予因經濟轉型而失業的群體更多支持與幫助。

 

根據麻省理工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和 Pascual Restrepo於早前所撰寫的《機器人與工作:來自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證據(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報告,以美國勞力市場為分析對象,證明機器人有系統地摧毀人們的工作機會。

蓋茨提徵機械人稅

該研究報告分析數據顯示,從一九九○至二○○七年年間,引入機械人的製造業領域的就業狀況和薪資顯著衰退,以千人來說,每增加一個機械人,即減少百分之零點三四的就業率,即讓五點六個勞工失業。由二○一五至二○二五年間,隨機器人數量大幅增加,整體失業率將會攀升約零點九四至一點七六個百分點,薪資成長則會減少百分之一點三至二點六。

 

難怪微軟創始人Bill Gates(比爾.蓋茨)最近還提出了一個「機器人稅」的想法,以彌補市民失業無法繳付的稅款缺口。蓋茨在最近接受財經新聞網Quartz採訪時表示,「如果一個人類工作者在一家工廠做一份五萬美元的工作,會被徵稅。那麼一個機器人來做同樣的事情,我們會認為也應在類似的水平對機器人徵稅。」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