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城市再規劃】香港人口密度冠絕全球 更需要城市規劃


LAAB所設計,位於元朗YOHO MALL的公共遊戲空間「Playable Journey · Yoho」

偶爾離開香港,出走海外,與外國朋友交流說起「Hong Kong」一字,總是先想到中英夾雜的城市景觀,有百年老電車在大商場外漫步的優美,然後又會說到關於「租金」、「樓價」、「居住環境」等等駭人聽聞的議題。事實上,香港近年樓價飆升,已超越日本東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地區,成為全球居住問題最嚴峻的城市之一,設計建築師兼事務所LAAB負責人之一的吳鎮麟(Otto),便曾以精巧設計改造細小單位,為本港居民換來更舒適的安樂窩,對於香港的城市及建築,他又有一番怎樣的見解?

Text /張毯 Photo / Cheung Chin Yui

 

位於「源.區」的T · CAFÉ同樣由LAAB操刀設計。

得到便利 缺乏空間

Otto與一眾建築師同學及伙伴,於2013建立工作室「LAAB實現室」,希望能以更多的創意,為本港實踐更多可能。對於公眾而言,他的成名之作應該可說是2015年前後以「Small Home Smart Home」為題目,將一間市區常見的309方呎單位,改建成了充滿靈活性與時尚感的智能家居。問到香港的缺陷,Otto便直指:「香港現在每個人都『嗌救命』,都因為香港生活環境太擠逼,居住空間太狹窄。香港的建築及基本條件其實非常優秀,就好像之前颱風天鴿吹襲,香港雖有損傷,但相比之下,澳門才是真正『出事』。香港人擁有了質素及便利,卻缺乏空間。」

香港是商業都市,全民拼搏勞動,生活節奏急促,Otto亦表示:「香港空間不足,時間不足,香港人非常講求效率,這種生活方式與設計好像站在對立面,但其實並非如此。」他指出,近年愈來愈多人希望香港的都市環境能夠變得更好:「其實香港無時無刻都在改變,問題是如何去變,以及為何去變?我們曾經與政府,或是各種大型商業機構合作,雖然這些組織的結構都非常複雜,但我們總能夠受到他們的信任,不只是對於我們團隊,還有我們背後的設計理念。」

社會意識的轉變

香港的都市規劃問題從來都不是新鮮事,早在港英政府時期,便已有過眾多新市鎮、填海以及自給自足大型私人屋苑的規劃,以應付曾經湧現的移民及新生人口。到了近年人口增加之勢有增無減,但議題則由開拓城市新地域,轉而變成關注城中的「不足」,除了上文提及的居住空間之外,綠化空間、休憩空間,亦成為大眾愈來愈關注的議題。Otto指出:「香港有著足夠的綠化地帶,可是卻沒有足夠的休息環境,部份地區你可能連逗留也不想,是真的『連抖氣既空間都無』,香港需要的,其實是更多的休憩環境。」

Otto又指出,近年香港人對社會的意識正在改變,對都市規劃的關注點亦因此而轉變:「香港人過往的確沒那麼重視這些事情,但近年卻愈來愈關注『藝術及設計』等話題,市區也會有Art Basel、Art Central 等大型展覽,不論是在創新性、實用性或是趣味上而言,公眾對於設計生活的要求也日漸提高。這對我們這些設計師來說絕對是好事,我們可以在不同項目上實踐更多,像『Small Home Smart Home』的計劃,便令公眾明白到,其實細小的空間,也一樣能夠有設計以及舒適度。」

場所不再只是場所

根據2017年的國際統計數字,香港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6,680人,世界排名第四;近年,亦有民間調查指出,香港人均的居住面積僅有約150方呎,比東亞地區的日本、台灣及上海地區更細;亦有調查指出這「150平方呎」的數字,從1999年至今從未改善過。Otto曾獲獎學金赴美國麻省理工留學,回港後主力推廣令空間更多元化的設計,問到他有否借尷於外國的經驗,他卻指出:「香港的空間始終比較狹窄,所以我們會比較在互動性或是遊戲性上著手,尤其是公共藝術品方面。」

在無法霎時間改弦易轍的條件下,公共藝術品則變成城市規劃的另一種可能,並且為社會空間帶來新的變化。LAAB於2015年在元朗YOHO MALL形點設計了「Playable Journey · Yoho」,在露天空間當中以色彩鮮艷的遊戲裝置及幾何圖案,勾劃出具有親和力的公共空間。Otto說:「過往香港的公共空間及藝術品比較單調,像是雕塑就只是雕塑,就只是『擺喺度』,畫就只是一幅畫,但其實當中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在外國這已經有非常非常多的例子,你可以走進一個藝術品當中,可以進去玩耍,可以將其變型等等。同樣的概念其實能夠應用於空間設計或是建築上,接下來我們一樣會有不同的企劃,在巴士站、地鐵站、公廁或是小食亭當中,也會有更多具有互動性的設計。」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