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另類投資】天價畫作市場探秘 郭浩滿:「黃泥價買黃金!」


何家英的《秋冥》,市價約為3,000至4,000萬元。

藝術家的曠世畫作、陳年又產量少的優質威士忌、甚至是過百年的普洱茶,都可以是價值不菲的投資項目。根據《TEFAF 2017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450億美元,比 2015年增長了近1.7%。值得注意的是,亞洲擁有全球拍賣市場的最大份額40.5%,當中尤以中國市場佔絕對優勢。另一方面,拍賣場以外的私人買賣,能夠為高價值項目的收藏家,提供隱私和匿名方面的便利,故此經銷商收入增長了20-25%。私人銷售約佔全球總銷售額的70%。由拍賣官、買家、賣家、經銷商、收藏家組成的價值投資市場,考驗一眾參與者的眼光與需求,項目一轉手,價值可以推高數千百倍,是房地產、金、股、期、匯以外的另類投資紅利。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張展銳

儘管全球經濟和政治形勢具有不確定性,但2016年的價值投資市場仍穩健復甦。本身為中國畫資深收藏家的郭浩滿,曾經歷過為買畫而賣掉樓房,也試過一張畫每十年升值十倍,三十年過後升值一千倍的「奇遇」,笑言當初是以「黃泥價買到黃金」。

自2000年後,中國富豪冒起,日漸成為畫作收藏主力,不少作品都有價有市,更有人形容,中國大師級的畫作已經進入「億元時代」,掀起另類投資的新一頁。早前,郭浩滿策展了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水墨畫展,徵集了500幅全球水墨佳作於會展展出,哄動一時。

古時畫作已貴過房產

「琴、棋、書、畫,一向是中國進入精神文化的藝術生活領域方式。自隋唐五代起,皇帝開始收集民間珍品,比歐洲的藝術發展至少早800年,及至宋代,畫壇人才輩出,畫功臻至成熟高峰期,而民間收藏畫作也成為常規,傳家寶系列成為家族留傳的珍貴資產,甚至比房產、田產更彌足珍貴。」

郭浩滿說,傳統上中國有四大具備經濟價值的投資項目,即是陶瓷,絲綢、茶葉與字畫,「陶瓷是工藝品,深受歐洲人歡迎,一隻宮廷妃子用過的雞缸杯,也可以在拍賣行拍得2.9億元天價。而絲綢出口量很驚人,也不過是養蠶吐絲,再加以紡織工藝。茶葉貿易也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一些陳年普洱甚至成為貴價的拍品。至於字畫,目前最多也只是處於銀、銅年代:一個比較偏低的水平,一些國寶級大師如齊白石、黃永玉才有數千萬,甚或過億一幅畫作的成交。跟西方的畢加索、梵高等一件普通的作品也動輒過億元,不可同日而語。」

酷愛中國畫的郭浩滿於八十年代,開始買入有升值潛力的畫作,所謂「趁低吸納」,至今收藏品逾1.3萬幅,某些藝術品的價值在他手上可以翻最少100倍。

例如,郭浩滿鍾愛的兩名中國畫家王明明及何家英,在他們被發掘時才30多歲,買下他倆的作品並替其宣傳、辦畫展、印畫冊,甚至到深圳拍賣行公開拍賣,有系統地搜集及培育畫壇新星。王明明的畫,以往賣幾千元,現在每呎3萬元;何家英的畫作當年大約每幅1萬元,現在可叫價1000萬,有一幅叫《秋冥》,市價約為3,000至4,000萬元,升幅4,000倍,不可謂不驚人。故此,他形容那時買一幅有升值潛力的畫作,仿如以「黃泥價購入黃金」一樣。

百中有一 市場浮現

對於華人逐漸富裕起來,開始著重以珍品粉飾辦公室或家居,對收藏名畫、古玩等藝術品的需求增加,在供應無大變的情況下,價格自然穩步上升。當代藝術被炒得最火紅的07、08年,曾出現過張曉剛、岳敏君的畫作輕易就以近5,000萬元拍賣價成交,曾梵志《最後的晚餐》更以1.8億元成交。另一名大師黃永玉,其處於成熟高峰期的作品《山鬼》,2001年已升值至800萬元,目前估計市值要數億元。

「最近,黃永玉以92歲高齡為水墨畫展創作的《涉江採芙蓉》,市價也逾億元。」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黃泥」怎樣變「黃金」,關鍵在於要讓更多藝術愛好者多接觸、多欣賞,「如果看畫的人,100人中有10人被感動,而10人中有一人有購買力,市場便出現了。」

他說,要畫作得人欣賞且具備升值潛力,還需要3大條件:一、畫家能夠開宗立派,風格鮮明;二、畫作具有技術難度,不輕易被取代;以及三、畫家真情認真之作,最好是處於成熟高峰期的作品。

任何投資皆存在風險與泡沫,甚至令部分投資者虧損,損失亦可以千萬元計。郭浩滿認為,藝術品投資風潮下,不少作品都物非所值,「很多畫作售價億億聲,也不見得高水平,都是利用拍賣舞台炒高價格,風潮一過,便無人願意承接,風險很高。所以買畫者要抱著欣賞的心態,非以賺錢為最終目的會較好,而且藝術品不收遺產稅,也可以作為傳家之寶。」

藝術品金融化的產業鏈

藝術品交易投資雖有風險,但行內人大多認為不宜規範,應通過行家自律及做好認證制度,發揮藝術品金融化的優點。香港古董及藝廊商會會長黑國強曾經說過,藝術品金融化有其優點,尤其是種類較多的藝術品很適合金融化,如名家畫作有根有據,有升值潛力,便可設立平台去做交易推廣,且能帶動如運輸、倉存、估價、保險及物流等產業,從而帶來人、資金和消費,收益難以估計。

他舉例說,上環的荷李活道,估計一年生意額也達20億元。問題是可否持續發展,背後要有不同產業的配合和支持,更要有長期性而非一次性的政策,包括提供地方、倉庫等配套予藝術品儲存。

針對投資風險問題,他認為香港市場未成熟,只停留在個人喜好層面,所以不宜規範,加上全世界都無相關法例去鼓勵或協助這類業務進行,目前較好的做法是做好認證制度,以鑑別藝術品的真偽。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