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Ginger Whisky Bar – From Drinker to Lover


除了基本酒款以外,還有多枝珍藏,包括(左起)Dalmore 30 年連主釀酒師簽名.Ardbeg lord of the isles、Old Pulteney 35年。

常言道「千金難買心頭好」,那如果你為了心頭好,又會付出多少個「千金」?香港酒吧林立,近年卻有專攻威士忌市場的專門級酒吧Ginger Whisky Bar勇闖市場,由年紀輕輕,卻對威士忌研究已久的飲家匯聚同好,投資7位數字,皆志在為同樣的愛酒識貨之一,建立一間彷如博物館,由入門到珍藏級酒種皆一應俱全的「威士忌吧」。

Text / Gustave Photography / Sam Kwong

 

威士忌大概是除紅白酒以外,酒系光譜能夠被劃分得最細緻的酒種。從基本的年份、產地、單一麥芽或是調和式,到各大酒廠的限量版、特別桶版等等多種更細緻的知識,同一個品牌的威士忌絕對可以琳瑯滿目,但對一般市面上的飲家而言,卻難以盡數購入所有的作品。Whisky吧的誕生,可說是填補了酒廠與飲家之間的鴻溝,能夠讓你點到即止,嚐盡佳釀。

專門為威士忌而設

Ginger Whisky Bar開業至今約2年,酒吧的創始經營者及活動策劃Tony Leung今年還不足30歲,年紀輕輕卻已是威士忌的專家,說到最初為何會毅然開店,他則憶述開設酒吧之前:「我原來擁有一個 facebook專頁,同樣也是談及各種威士忌的品牌與特質,一路下來大概己有4年時間,在那時候並沒有想到要開設酒吧,但偶爾與朋友說起,就覺得香港好像沒有真正給予『whisky-lover』的酒吧以及聚腳的地方,那不如我們就自己開一間吧?我們朋友之間有不少同樣愛酒之人,我的專頁也有追隨者,一拍即合之下,就於2015年開業。」

Ginger Whisky Bar位於靠近中上環近半山,門口位置並不明顯,Tony笑言並沒有特別去做市場推廣,反而是靠口碑,又打趣說能來這裡喝威士忌的客人,可能已經歷過「重重困難」。至於步入酒吧,內裡則樓高兩層,一樓為酒吧,二樓是特設的VIP空間,可供顧客預約三五知己會面之用。酒吧內空間不大,環境設計恍似歐美的酒窖,最搶眼的當然是眾多名酒,尤其是一二樓的樓梯處,一整道牆都是威士忌瓶。Tony 說:「這都是我們賣完了,或是在試酒會上喝完的酒。」驟眼看去,所有酒瓶都是本港市面較少見的酒款,包括日本的輕井澤,或是蘇格蘭艾雷島Talisker的限量版本。

但說到酒吧,我們都會想到放工後的Happy Hour,或是蘭桂芳等人來人往的熱鬧場所,單純推廣與市場主流不一樣的專門威士忌吧,會否難以為繼?Tony卻分析指出:「香港的文化比較有趣,你去日本、台灣,很難發現有格外專門的Whisky bar,就算會有提供比較多種類威士忌的酒吧,都可能會有其他食物或是小吃等等服務去迎合顧客。可是唯有香港,就真的會有Wine bar,像威士忌吧只有會威士忌,清酒吧只會有清酒,啤酒吧只有啤酒一樣。」他又說,近年香港人飲食文化愈來愈專長,這亦有助像Ginger Whisky Bar這種威士忌吧的營運:「香港人愈來愈講究Fine-dining、Omakase等等,顧客們愈來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付出了一定金錢以後,可以換來的是什麼。」

鎮店之寶

打開Ginger Whisky Bar的酒單,價錢由入門級到專門典藏級的皆有。口味當然因人而異,但作為威士忌的飲家,都必定不愁沒酒喝,只盼能嘗試更多不同口味。Tony說他們的酒實在太多,而且會不斷進貨翻新,所以餐單上的也只是基本款,而不是全部,仍有更多罕見難得名酒不在清單之上。

那麼他又有什麼「鎮店之寶」可以推介?他隨即在VIP室中拿出了六瓶威士忌,立刻為我們介紹每一枝的背景及特色,當中包括在國際市場上早就享負盛名的Dalmore 30 年,而他手上的這一枝,更有Dalmore的主釀酒師(Master blender)的親筆簽名:「這算是比較幸運的情況,上次這位釀酒師來港的時候我有去採訪,想到酒吧裡剛好也有這一瓶高年份的作品,便請他在瓶身上簽名,而他亦說這是在他50多年的釀酒生涯當中,最值得自豪的作品。」

公諸同好的珍藏

然後他又拿起Glenfarclas 的1966年fino casks威士忌,解釋道:「如果是說到60年代或是70年代頭的作品,在市面上其實已是相當罕見,所以也同樣值得收藏;或是這枝Ardbeg的Lord Of The Isles,雖然Ardbeg現在每年有穩定生產,但在90年代卻曾經有一段出產非常不穩定的時期,當時釀造過程與現今也不太一樣,味道也比較細膩。」

他又對我們分享收藏威士忌的要訣,指出當中自然是「物是稀為貴」,並且可以從「大牌子」或是「酒廠是否已停產」的路線去想:「大牌子像 Macallan、Bowmore 到了30年40年以上的,自然會受受藏家乃至拍賣行的歡迎,但較小的牌子卻可能有同樣年份,卻少受到重視。另外,已停產的酒廠,像我們也擁有的Port Ellen、日威的輕井澤等等這些連釀酒工具都已經丟棄了的『Silent Distillery』 ,喝一支少一支,價值也自然是與日俱增。」

Tony指出,這些名酒都不是用來投資,而是真正放在酒吧中發售,只是會以善價而沽的方式處理:「因為我們會持續買進新的威士忌,所以現存就會看時機,看價錢,有機會就開來品嚐。」那到底是什麼時候是適合的「時機」?他卻笑著說:「也很難說,我覺得該開的時候就會開。」他表示,用來收藏投資並非不可行,只是他仍然希望趁有機會,盡量以親自體驗的過程去認識更多不同的名釀。

興趣先行 以專長建立品牌

Tony指出,開業之前他與約五至六位友人合資,投入7位數字的資金開店,當中包括舖租、裝修設計等等,而單是搜集威士忌,就已經用了逾50萬元。他向我們說,要經營專門為某一類型的產品及客人設計的店面,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要「興趣」先行:「最重要的是你『真的要有興趣』,因為如果你願意,其實隨便開一間酒吧,或是隨便開一間餐廳,裡面各種食物、酒品或是小吃都有的話,那相對而言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是,如果像我們這樣要針對一種專門的產品,那甚至單憑『passion』也可能不足夠,要有非常堅持的心態才可以支撐下去。」

很多像Tony的年青人總希望能將興趣化為事業,能夠以自己所喜歡的嗜好去謀生。他卻說,興趣很簡單,但做生意卻不容易:「『興趣』可以自己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進行,可是做生意的話,你要算成本,你要計數,沒有極強的熱情,絕對沒有辦法可以維持下去。」說到經營上的要訣是什麼,他則回答:「我反而會覺得,最重要的是毋須要去『似其他人』,真的專注在自己的專長上,反而真的能夠吸引懂得欣賞的人。如果做一間什麼都賣的酒吧,那其實沒有什麼意思,倒不如把自己專門化,客人都是真的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才會親臨。」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