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老闆看樓市: 為買家鬆綁 為營商著想


‧政府應為二手減壓,增加住宅的供應。
‧做足本欄建議,便可年增6萬個單位。
‧住宅之外,商業物業供應亦要想辦法。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據,今年5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33.1點,已經連升14個月,比起去年12月份的307.4點,上升了8.4%;比起去年同期的275.8點,更加上升了20.8%。以按月升幅計,5月份為1.2%,較4月份的2.6%放緩。

事實上,按照目前市況看來,樓價還有得升,只是升勢有所放緩罷了。因為一手氣氛仍然非常好,新盤銷情依然相當暢旺,唯獨二手交投繼續凋零,事關換樓的門檻十分高,以致業主們不敢賣樓,因此,政府應該撤辣,以增加住宅的供應。

就算不為外(內)地買家鬆綁,都為本地買家拆牆。稅務局資料顯示,6月份的三大「辣稅」,包括額外印花稅(SSD)、雙倍印花稅(DSD)和買家印花稅(BSD),創出今年新高,合共29.89億元。

當中,SSD錄得42宗,按月下跌20.8%,惟涉及稅款則增加18.2%,至2,993萬元;DSD則錄得2,894宗,上升14.6%,涉及稅款更增加37.1%,至22.2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BSD錄得311宗,按月急升98.1%,幾達一倍,涉及稅款7.37億元,亦增加60.1%,印證本欄指出內地買家來港買樓根本不志在繳付「辣稅」的論點。
兩個辦法年增6萬供應
若然不為二手市場減壓,以釋放出供應,隨流動人口增多,「環頭環尾」現時已經沒有「吉樓」,需求強勁之下,樓價想不大升都難。

除了從二手市場落手,一下子增加供應,短線而言,如果做足本欄建議,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一.加促農地轉用途的步伐——向四大發展商批出每年1萬個住宅,若真如是,每年便增加了4萬個單位供應;
二.停建公屋,增建居屋——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的房屋供應目標,是46萬個單位,當中,公屋佔了20萬個,即是每年2萬個。
如是者,兩項加起來,每年就有額外6萬個可出售單位供應,執行5年,期間再津貼公屋住戶及首次置業人士買樓,藉此5年時間增加長遠供應——在維港以外填海,例如大嶼山兩邊海岸線。

以上所說,只是解決住宅不足的燃眉之急罷了,並不包括「搵食工具」——各類商業物業,如酒店,以至寫字樓。環顧全港,九龍灣至觀塘的一帶,可供重建的地段已經用盡,只剩啟德及長沙灣還有地皮可供出售,售罄之後,未來10年、20年便完全沒有新供應!

港府實在需要正視問題,否則空有中央為香港鋪好路,經濟發展、地位可更上一層樓,到時卻礙於「搵食工具」不足,以致租金節節高升,打擊營商環境。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
《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