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海外併購重多元與包容 安永:買得多也要管得好


研究發現,70%受訪企業認為「企業文化融合統一」,是海外業務經營管理中面對的最大挑戰。

安永與中國併購公會早前聯合公布《中國走出去》第六期報告《戰略協同,包容共贏—中企海外業務管理洞察》。研究發現,目前中企在海外業務管理中遇到最嚴峻的挑戰是企業文化融合,其次是戰略目標統一,再者是汲取及流失當地人才的挑戰。報告建議中企應重視整合,增強併購協同效應,並基於更加包容的發展理念,制定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管理計劃,為不同背景的員工營造互相尊重的多元化商業環境。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鄺銘漢

 

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周昭媚提出:「海外買很多,但管得好嗎?」海外投資併購中,需要在多元化及包容性方面作出考量。作為企業管理層,可反思一下在面對以下幾個問題時,有沒有清晰的答案。

1. 在複雜且動態變化的全球經營環境下,將如何平衡業務風險和收益?

2. 企業在進入新的海外市場時,有沒有準備好解決存在於不同地區的法律及稅務合規要求方面的挑戰?

3. 如何衡量全球不同團隊、基於不同會計準則和財務體系所編制的指標及設計的報告規則?

4. 企業是否意識到通過高效和有效的方法,整合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區的人才,以融入別國文化的過程?

任用當地人才實現國際化

「海外併購後的企業文化必須是多元化,加上包容性,才可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目前中國跨國企業的外國員工比例要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雖然一些中企知曉企業文化磨合是海外收購成敗的關鍵,但實際操作上卻將『文化整合』簡單地理解為『文化移植』。」畢竟,文化最重要,要融入也不容易,企業應該懂得適度任用當地的人才,實現國際化的本土化。

她續說:「企業各領域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程度是中企海外投資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企業在投資併購過程中,應將多元化和包容性理念落實到從投前規劃到投後整合的所有階段,並通過風險與收益、法律與合規、財務與管控以及人才與文化這四大重點考量的領域來體現。企業在各領域提升多元化和包容性水準的同時,往往能實現更佳的團隊協作、保留更多的優秀人才,也更有希望擴大市場份額,並在新的市場獲得成功。打造多元化的商業環境有助於更靈活地管理跨國公司,由此提高全球範圍內配置、掌控資源能力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公司管治是企業制度基石

安永大中華區戰略與發展主管合夥人、中國併購公會副會長謝佳揚也提到,上市公司管治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石,完善的公司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管理層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規範運作方面強化公司管治,對於決策機制、制衡機制應給予更多關注,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需要切實發揮其作用,例如對於風險的識別、監控和規避能力建設;對於發展戰略的挑戰和思考等。

中企海外投資回歸理性

《中國走出去》第六期報告《戰略協同,包容共贏 —— 中企海外業務管理洞察》指出,雖然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投資高增長趨勢稍為回落,反映中企「走出去」的道路逐步回歸理性,投資結構亦更加優化。惟安永對中企海外投資長期前景仍然保持樂觀,並預計十年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將超越美國。

報告又提到,2017年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例如英國脫歐、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買美國貨、僱美國人」的行政令等,都為中企海外投資帶來潛在影響。國家商務部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82億美元,同比下降46%。

周昭媚說:「雖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高增長趨勢在上半年並未延續,但與2016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投資結構更加優化,實體經濟特別是新興產業領域對外投資明顯增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呈現穩中向好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企海外投資經驗的不斷豐富,許多企業逐漸開始使用創新的海外融資渠道開展海外投資,例如以香港為平台或直接通過境外實體以境外資產進行融資,從統計的角度看,實際資金的匯出減少,使對外直接投資額有所下降。」

上半年中國對外併購下降51%

併購市場資訊(Mergermarket)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併購交易共有302宗,併購交易總額657億美元,同比下降51%。中企海外併購的5大目的地,分別為英國(155億美元)、澳洲(147億美元)、美國(75億美元)、新加坡(41億美元)及德國(27億美元)。

近期中國海外併購額下滑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國家監管部門去年年底以來針對中企對外投資中出現的一些盲目、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推出了相關政策進行規範引導;第二、去年同期的高基數因素包括以先正達(Syngenta)為例的一系列大額併購,導致上半年同比數字大幅下降;第三、今年以來全球政治、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對中企海外投資形成一定阻力。第四、中企投資渠道更多元化,部分可以在香港等境外地方進行,因而未納入內地統計範圍內。

中企海外併購經歷多年增長後,巨額交易漸見「非理性」。除併購價格市盈率偏離市場平均價,更出現企業併購非業務相關的公司。中國併購公會輪值主席、中國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表示,內地改革開放時間不長,加上市場未完全開放,中企「走出去」時,或會出現「非理性」併購,有必要從中規管,以訂立併購的準則,購所需、買所用。

禁境外進行非主業投資

早在去年底,商務部、發改委、人民銀行及外匯管理局已表明,會密切留意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及體育俱樂部的海外投資。國資委亦於今年1月明言,原則上中企不得在境外進行非主業投資。

不過,陳爽表示,隨著中企海外投資主體的逐步多元化,融資渠道也變得愈來愈廣泛,擁有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資源的併購基金,在企業海外併購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他們能夠協助中企有效控制海外併購風險、提高海外併購的成功率。「短期波動不足以反映中國對外投資長期向好的大趨勢,近期數據反映出中國對外投資逐步進入穩中趨緩、穩固發展的階段,顯示中國的對外投資更趨理性。」以光大控股(165)為例,主要是以美元作併購,他相信即使內地再收緊海外併購項目的審批,對公司也不會有大影響。

「一帶一路」投資額 66億美元

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47個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達66億美元,佔同期總額13.7%,比重較去年同期上升6個百分點。同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達714億美元,同比增長39%。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提到,會議為「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行動方案,形成了270多項成果清單,並將在2019年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企業「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礎。

周昭媚預期,隨著各項成果逐步落地,中國有望逐步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安永預計中國資本實力後勁十足,預計十年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將超越美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