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 高速發展新引擎


騰訊控股主席馬化騰

(原文載於2017年5月第360期《資本雜誌》第20頁)

今年的北京「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裡,使這一討論多年的設想終於被列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香港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會面時,亦再次提到該議題。這預示著國家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旨在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撰文 蘇梓

 

所謂「灣區」,主要指沿海分布的眾多港口城市及城鎮所構成的「集群」,其衍生的經濟形態被稱為「灣區經濟」。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也就是通常所說的「9+2城市群」。它一旦建成,將與美國現有的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以及日本東京灣區並列為世界四大灣區。

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率領35人的考察團到大灣區考察三天。他指出,香港在參加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工作上有優勢,即使香港不參與,大灣區多個內地城市及澳門仍會繼續發展,本港不能忽視形勢。而三個連接香港和大灣區的基建,如港珠澳大橋等將會在明年相繼落成,可令往返內地工作、旅遊及退休的港人更方便。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

梁振英:香港貢獻金融專業服務

在與廣東省長馬興瑞會面時,梁振英提出,香港可為大灣區貢獻金融及專業服務,他在會上總結,香港有多項優勢,包括社會、經濟、法律制度與國際接軌,有廣泛國際化人脈關係以及兩文三語。他指出,香港多個產業中,「金融」和「專業服務」近年發展迅速,在優勢互補下,「這是香港可以拿出來貢獻的兩個方面」。

馬興瑞在發言時形容,今次大灣區發展是粵港澳更緊密合作的時機到來。他評價,粵港合作過去已「成果不錯」,今次大灣區戰略「無非是謀劃、規劃得更好」。他認同,各城市需要「錯位發展」(錯開與強勢一方惡性競爭,根據自身優勢,尋求新的生存發展空間),不能在不同地方做同一領域工作,又稱讚香港專業服務業屬世界一流。

梁振英其後在網誌中以《四通八達的大灣區經濟圈》撰文,指廣州南站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該站目前開通的高(快)速鐵路線路包括武漢至廣州專線、貴陽至廣州鐵路、南寧至廣州鐵路、廣州至珠海城際鐵路和廣深港客運專線(廣州南至深圳北段)。透過這個站的鐵路網絡,可通往十三個省。」

他續說:「未來數年,將有三條分別由佛山、東莞和白雲機場連接至廣州南站的城際軌道鐵路相繼落成。廣州亦正在建設對外十大鐵路通道,落成後便能形成一個輻射全國的綜合交通體系,三小時可到達鄰近省會城市,八小時可抵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國家級城市群。」

梁振英強調:「廣深港高鐵的總站也將設在廣州南站。這條鐵路十分重要,它將香港連接上全國的高鐵網絡,明年落成啟用後,來往香港和珠三角地區及內地主要城鎮的交通時間將大大縮短,由香港到北京只需十小時。為了親身體驗高鐵的驚人速度,代表團在廣州南站乘坐高鐵,半小時便迅速抵達這次訪問的下一站肇慶。這充分說明了交通基建的重要性。」

可輻射內陸省市

事實上,目前世界著名的幾大灣區都集中在經濟發達國家的沿海地區。比如美國三藩市灣區,是美國加州北部的大都會區,既是旅遊勝地,也是世界高科技研發中心,特別是以矽谷為產業發展中心,擁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強企業,是美國西海岸重要金融中心。而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灣區經濟」成為國際級城市群協同發展的共同趨勢,已湧現一批如紐約灣、悉尼雙水灣等知名的灣區城市群。

那麼中國是否有具備發展灣區的條件呢?根據珠三角城市2015年GDP數字,廣州已超越新加坡,深圳則超過了香港。因此有專家大膽預測,若「粵港澳大灣區」一旦建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帶和經濟帶;而若以粵港澳大灣區的範圍、人口和經濟總量計,該區已超過美國的三藩市灣區。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其輻射半徑延伸至內地多個省份甚至周邊國家。

粵港往來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其實並非新概念,早於數年前已提出。這一概念可說是粵港澳合作的延續,以及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從區域經濟合作上升至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

回顧粵港合作,第一次高峰期是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大批港商進入珠三角設廠生產,利用大陸的低成本優勢大大擴張了生產和出口能力,令香港的經濟體積以倍數增長,珠三角則使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第二次合作高峰期,則是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協議,香港服務業、金融業得以進入內地;後者則放寬遊客、資金等來港。CEPA雖涵蓋全國,然而「加強互通」的主要省份仍集中在廣東。

如果粵港澳大灣區成立,香港可望從兩大方面受惠:一是市場,大灣區包含廣東省經濟發達的城市、兩個經濟特區(深圳和珠海)和兩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加起來人口逾6,000萬;2015年GDP則超過8萬億(人民幣,下同),為東京灣區的三分之二,接近紐約灣區,超過三藩市灣區兩倍,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這可以為香港創業者提供很多機會。二是金融,根據統計,粵港澳的銀行業總資產合共42.7萬億元,甚至超越了「長三角」。另據諮詢公司McKinsey預測,到2025年,珠三角加香港的整體銀行盈利可達到1.44萬億元,超過東京、紐約,成為全球最高地區。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資市場,而廣東在中國內地則是吸引外資直接投資最多的省份。有分析指,「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優越條件,可成為開放國家全方位新格局提供新的坐標,特別是在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願景下,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和重要支撐點。

海陸空交通優勢明顯

有別於內地北部的濱海新區和中部的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科技創新實力突出,可謂得天獨厚。這裡擁有世界級的海港群,其中深圳、廣州和香港的商業港口規模最大,2016年世界十大港口中,珠三角就佔據了三席。此外,該區擁有廣州、香港、深圳、澳門和珠海共5座幹線機場,城際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已經達到350公里,另有15條共計1,430公里的城際軌道交通路線還在規劃中,以期形成珠三角城市群內「一小時城軌交通圈」。日後港珠澳大橋建成,將更大幅提高區內交通的便利程度。

更重要的是,粵港澳區科技創新實力非常突出。2016年,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居全國第一,全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二。其中深圳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科技發達城市,擁有華為、比亞迪、騰訊等一大批全球知名的創新型企業。

各城市布局分明

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區位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共涉及珠三角9座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區,其中香港定位於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廣州是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深圳則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東莞打造國際製造名城;惠州建設電子資訊產業和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佛山力爭成為中國製造業一線城市、廣東民營經濟第一大市;中山與江門都定位於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而肇慶積極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定位於建設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珠海則是連通內地與澳門的橋頭堡。

早在去年3月28日,粵港兩地政府達成一致下,廣東省政府印發了《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定〉2016年重點工作》。其中提到了關於粵港合作的項目和措施,包括加快推動南沙新區片區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專業服務、公共服務、電信服務和商貿合作等領域對香港的進一步開放,支持香港業界參與該片區的開發建設,落實區內教育、醫療及稅收等配套措施。

打響合作前哨戰

隨後的9月,時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表示,將在廣東南沙最優質的地塊中劃出一個專門區域,打造為「粵港深度合作示範區」,這個地方只引進香港企業,並爭取儘快實質性啟動示範區的建設,因此後來南沙此區域被稱為「香港園」。其實不止「香港園」,廣東自貿區很多開放的領域都有專門為港企「留位」。為加強與香港的合作,自貿區建立了合作機制,廣東省及各級市、區政府也加強了和特區政府、非政府組織、商協會及企業界的互動交流。特別是在加強產業合作方面,已推動了一批合作教育醫療項目和港資總部於自貿區落戶。

目前,粵港政府已就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區的籌建工作、粵港雙方園區選址、交通銜接、在港本地企業和跨國公司到南沙自貿試驗區註冊等問題達成共識。作為粵港深度合作區,規劃上對其交通的硬體配套可謂「豪華」。地塊未來的物流四通八達,將連通南沙港鐵路、深茂通道、廣中珠澳城際軌道、中南莞城際軌道、地鐵18號線等多條國鐵、軌道交通、高快速路。規劃更提及該區塊內將設有領事館功能區。另據悉,合作區產業發展將緊緊圍繞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國際教育培訓、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服務、休閒旅遊及健康服務、航運物流服務、資訊科技等八大產業,將合作區打造成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現代化示範區。

蔡冠深:構建「一小時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受到來自粵港兩地各界人士的支持。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為此還提出了「一小時生活圈」構想。他表示,粵港澳應主動參與國家「珠三角灣區」城市群規劃,在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區域經濟合作、人員流動便利化等方面研究新的政策措施,實現「一小時生活圈」,打造國際領先的城市集群。

蔡冠深認為,在「一國兩制」大環境下,粵港澳三地各有優勢,應深化合作,取長補短,建設成為經濟發展速度快、國際化水準高、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集群。他建議:首先推動落馬洲河套高科技產業發展,發揮港深協同效應,利用廣東自貿區,加強粵港澳專業服務合作;其次,在澳門填海區建立港珠澳合作園區,實現三地利益一體化。最後,有見近年以消費、休閒旅遊為主的粵港澳跨境客明顯增加,三地居民對珠三角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需求迫切,蔡冠深建議優化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通關設計,進一步構建珠三角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發展。

馬化騰:東方矽谷遙遙在望

騰訊控股主席馬化騰認為,灣區經濟是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的經濟形態。過去幾十年,美國、日本等國的灣區經濟為本國科技發展提供了強大創新動力和完善的生態支撐。以未來港珠澳大橋通車為契機,在粵港澳地區打造世界級科技灣區大有可為。其實根據中央的構想,粵港澳大灣區主要發展創新科技和創業,這與美國西部的矽谷灣區相類似,因為當地駐紮了多家世界級科網和科技企業。

馬化騰還指出粵港澳三地的各自優勢:香港高等教育水準高、高端人才儲備豐富,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現代服務業發達;深圳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完善、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珠三角製造業發達,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澳門則積極謀求適度多元發展,在中醫藥以及對葡語國家合作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他強調,粵港澳地區是世界重要的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航運物流和製造業中心,擁有比較完備的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因此可以實現從理念、籌資、研發、製造、產業化等一條龍的創新全過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