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樓市專家】邵志堯:樓價只是供求問題?


筆者常常被人批評思想簡單,思考香港的樓價只盯住中國因素,口號式喊叫:「中國好,香港好。」完全缺乏內涵,世人不喜歡超宏觀觸不著邊際的東西,要弄一條極其深奧的方程式或模型,最好把所有希臘字母都出現在算式中便是最好,若再加上一個學術界洋人加持和灑些聖水,這便是最完美,因為世人便有跡可尋,心裡頓覺踏實,最後結果和他們預計落差,便只好說是時辰未到或央行不用正常手法以至扭曲市場云云,直叫人啼笑皆非。

筆者今次不講中國因素,只談經濟科101的問題~供應和需求,從2006年和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找出三個數字,便可表明一切,這十年新增人口是47.7萬人,大概是28.3萬戶,簡單的說便是每年便需要2.83萬個住宅單位去給他們居住,但過去十年公營房屋和私人樓宇的新單位供應只有25.5萬,即缺口只有2.8萬個,所以在居住問題上不是很大。

但是單看私人房屋方面,十年的居住人數變化是增加51萬人,住戶數目增加17.99萬戶,但是新增私人住宅數目只有10.9萬伙,即缺口是7.09萬伙,需求遠遠大過供應,單是這一點便足以令樓價上升,要追回2006-2016年的不足,即每年要多建七千伙才能追回該十年,還未計算每年新需求1.8萬戶,即每年的需求是2.5萬戶,現在要每年供應2萬個已非常困難,而未來趨勢是納米樓越來越多,一個單位只能住一至兩個人,導致有機會需求數量不只此數,筆者看到的是需求量的積壓,而樓宇供應量不可能有爆發性的增加,因為在目前的政治氛圍去把生地變熟地是非常困難,在最基本經濟學上的求大於供,便造成樓價上升,這便是最顯淺的道理。

要樓價平穩和下調,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能展現私人樓宇每年可建三至四萬個,用幾年時間追回過去十年的短缺,政府真的是力有不逮,市民應該知道真相,自行判斷用其它方法去抗衡樓價上升的方法。

撰文: 邵志堯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