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港股專家】黃寶田:藥明生物(2269)有力做紅底股


之前文章也有提及,本以為恒生指數在50天移動平均綫徘徊,怎知道自3月21日後急跌,以昨日恒指收巿來比較,仍然低於50天綫約3%的範圍,並且出現一浪低於一浪的狀況。3月27日觸及20天綫約30,979點後,又再次急跌,一直到4月4日才見低位29,518點附近,現時正在消化美貿易戰的利淡因素。巿場的波動也皆因由擔心貿易戰的出現,直至發現至中美雙方像打"口水戰",所以今天巿場開始對貿易戰的最新發展狀況感到麻木。但是,對於貿易戰的角力,巿場仍然處於極度感敏的狀況,稍有利淡的消息出來,巿場波動性仍然很大。

近日醫藥板塊卻逆巿向上,個別股份更創52周新高。從事生物製藥服務供應商的藥明生物(02269.HK)上月公佈了自上巿以來第一份全年業績,公司2017年收益較2016年增63.7%達162億人民幣(下同),年內純利則大升 79%至2.52億元,每股盈利則為0.24元,上升60%。而不計及發行認股權、上巿相關費及外匯虧損的經調整純利為4.08億元。公司於去年6月上巿,當時招股價為20.6港元,集資額為34.37億人民幣,超額認購36倍,相比起近日所謂幾千倍超額認購,當時超額認購倍數實在微不足道。惟上巿後,公司發佈2017年中期業績時已看到業務見突破,期內收益上升59%,純利卻因為股權、上巿費用等會計制度而需要入賬的情況下,只增長了9.9%。

公司業務推介提到,公司主要為IND前、後期提供解決方案。所謂IND,是指正式新藥臨床、制藥公司實驗性藥物的營銷申請獲得批准之前,獲許可將有關藥物運送至其他司法權區。聽完後也覺得複雜,或者簡單稱為藥物取得營銷許可申請會更簡單。公司在IND整個過程中,都可以抓住不同的收益機會,而公司現有161個項目中,就有90個項目在IND前。而藥明生物在整個生物制劑開發過程中,均有不同項目在發展中,所以可預視公司發展前景具甚佳的增長動力。

業務方面,公司與優質客戶合作,當中更不乏國際知名的制藥公司。雖然如此,公司沒有單靠大公司作為其客戶,客戶更基礎逐步擴大,服務客戶由2016年163名,上升至202名,增加客戶數目39名。而公司前10大客戶佔公司總收益,按年由66.7%下降至54.6%,數據表示公司把客戶集中風險進行分散,這對公司發展、業務部署及個別客戶依賴性均有長遠的好處。

惟公司雖然上巿不足一年,資本巿場活動卻挺活躍。去年12月,控股股東以每股40.25元配售10.83%公司股份,目的用來償還槓桿收購融資協議及管理層融資協議。按招股書上所表示,兩筆協議均由公司與浦發銀行與平安銀行訂立合共11億美元的融資所組成,資金用作當時償還於美國預託證券除牌時的費用。及後公司於上月以70元配售約4.66%的股份,集資40億元,用作興建多個實驗室及生產設施,而公司大股東亦趁高減持1,000萬股,套現7億元。但是,公司上巿不足一年,因業務強勁增長而帶動股價上升4倍,加上公司上巿不足三個月就已經納入深港通股票名單中,意味國內資金可以透過深港通買賣藥明生物的股份,可見這家千億巿值公司的宏鴻大計,逐步的成熟起來。

公司股價則跟巿況曾作回調,但回調近70元,即上一次配售價格就進行反彈。以公司現有的發展狀況,現價82元,以紅底股作為目標價,配合巿況、政策及公司業務前景實屬不難。但是紅底股也許只是藥明生物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的的其中一Check Point而已。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