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恒指表現穩健,最高曾升至19,934點,一週漲幅達400多點,為10月以來一週最大漲幅。雖然恒指有點迴光返照的跡象,但大概上週最多人留意的還是終於突破了10萬美元的比特幣。此外,美股標指和納指繼續創新高。相比之下,恒指升400多點真的沒什麼特別。不過,要支持香港金融市場發展,還是要有人買港股,買到好股票,能賺到錢的話其實什麼市場也沒關係。
在港股上一輪升勢時,筆者曾提及過藥明生物(2269),隨大市回調後,股價一直下探,不過上週開始有所好轉,技術上突破了三角旗形,亦剛好站上了200天線。不過,今天並不是想討論藥明生物,而是想介紹一下她的子公司藥明合聯(2268)。
「炒子不炒母」有原因
為什麼特別介紹藥明合聯?港股有一句俗語是「炒子不炒母」,當分拆了子公司後,通常子公司的升幅會更勝母公司。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凡事都要看當時環境,而在上一段大升市中,母親藥明生物因是大藍籌的關係,能吸納更多看好整體中國市場的大市資金,加上跟被剔出《生物安全法案》的好消息有直接關係,升幅明顯更勝藥明合聯(備註:另一位也跟《生物安全法案》有直接關係的藥明康德(2359)跟藥明生物是兩間獨立公司,即使皆為藥明系)。
不過,如果現在來看,或許會覺得「炒子不炒母」也有一定道理。藥明合聯在上輪升勢回調後,迅速回升,股價呈一底比一底高的狀態,上週五(6日)更升穿之前高位,準備向上突破,形態比藥明生物更勝一籌。而事實上,藥明合聯的基本面亦能支持其股價再次走高。
藥明合聯是由藥明生物和合全藥業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開放式、一體化生物偶聯製藥能力和技術賦能平台。公司為全球生物偶聯製藥公司和生物偶聯藥開發者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CRDMO服務,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整合,並透過高度整合ADC製程研發和生產的供應鏈,加速並改變全球生物偶聯藥研發進程,為客戶提供開放式,一體化的偶聯製藥技術平台,降低研發成本,造福病患。目前主要由三個業務部門組成,上海生物偶聯研發部負責偶聯藥物的早期研究和工藝開發,無錫高新區的生物偶聯藥園區負責偶聯藥物的GMP偶聯生產,成品製劑及製程開發和製劑生產,常州小分子基地承擔載重和連接子的研發和生產。這幾個技術平台內的所有活動均在1-2小時車程範圍內區域進行,從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以地理為中心的供應鏈和價值鏈。
研發外包服務市場佔有率高
所謂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近年來腫瘤藥物研發中的熱門領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全球ADC市場規模有望從2022年的79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30年達到647億美元,對應30%複合年均成長率,中國ADC市場有望從2022年的8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662億元,對應73%複合年均成長率。現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ADC開發和授權交易的主要國家之一。而由於ADC開發複雜,大多數企業依賴外包來進行研發和生產,目前全球ADC外包率已達到約70%,超過生物藥約34%的外包率。得益於此,ADC外包服務市場規模有望迅速擴大,全球ADC外包服務市場預計將從2022年15億美元迅速增長至2030年的110億美元,對應28%年均複合增長率。可見ADC以及其外包市場是一個相當廣闊的藍海市場。
有著如此廣大的市場,基本上只要能分到一杯羹已經很有賺頭,而藥明合聯目前更在全球ADC外包服務商當中擁有全球第二的市場份額,不難想像藥明合聯有多深厚的潛力。
事實上,藥明合聯目前的增長已十分強勁,自2021年以來收入及淨利潤均不斷呈高增長趨勢,據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7.6%至16.65億元人民幣,擁有人應佔純利增至4.88億元,同比增長175.5%,增長保持高速。
公司累計客戶數由2022年的345名快速增長到2024年的419名,而公司的「賦能、跟隨並贏得分子」策略有望持續贏得客戶與項目,以及增強客戶粘性,保障更多早期項目向後期項目轉化。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管線共有167個綜合項目,包括91個臨床前項目、47個臨床1期項目、17個臨床2 期項目、及12個臨床3期項目,隨着項目往後期推進,現存項目有望轉化為更大規模的收入。此外,公司有望於2025 年迎來首個商業化項目,這將為股價提供一個重大的催化劑。
總括而言,藥明合聯是全球高速增長的ADC等生物偶聯藥行業的領先者,有規模、有增長、有稀缺性,是具備差異化競爭力的優秀公司。有興趣投資ADC這個藍海市場的話不妨多加留意藥明合聯。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