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上月來港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時對香港金融發展提出三點期許: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深度拓展金融開放合作,以及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這是峰會舉辦三屆以來,首次有國家領導人出席,展示國家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支持和重視。何立峰副總理提出的三點期許十分值得思考落實,從而令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得以鞏固並得到長遠發展。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早前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決定》,當中亦提到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何立峰這次在峰會上透露,中央會推出更多惠港、挺港措施,說明中央說到做到,加強推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一直以來都是建基於以下幾點:香港位於亞洲中心地帶的優越地理位置,與內地緊密融合,聯通世界各地;香港自身健全的法律制度、簡單和具競爭力的稅制、資金自由進出、一應俱全的金融產品,以及大量的金融人才等,都為香港爭取到國際性的認可。
這些年來,特別是回歸之後,香港能夠繼續保持國際金融地位,除了綜合上述各種條件之外,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近年中央政府對香港金融業的惠港政策,進一步增加了香港的優勢。正如何立峰的講話提到,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好、鞏固好、發展好,既是香港所需,也是國家所重。
中央堅定挺港金融中心地位
在國際性的論壇上,何立峰這番說話明顯是向國際投資者釋出強烈訊號,就是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繼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尤其近年外部出現不少所謂「金融遺址」的雜音,不斷唱衰香港,何立峰的說話正要讓全球的投資者知道,中央不僅過去現在,即使將來都會堅定支持香港的金融業發展,這不單單關乎香港,也是國家的重要政策。
事實上,近年各種調查數據均顯示,香港仍然是全世界投資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綜觀回歸之後,中央不斷推出措施鞏固香港的國際性地位,具體表現在支持優質中資企業到香港上市和發債,擴大互聯互通,推動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和規則對接,只要有助香港金融進一步發展,國家都會深入研究、推進和落地。
在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方面,中國證監會早前公布五項香港資本市場政策,包括支持大陸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拓寬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深化了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深度和廣度,有利於提振資本市場,提升港股市場流動性,吸引更多資金來港。金融界認為,投資者對明年IPO市況非常樂觀,估計大部分為內地的生物科技、科技或消費行業。
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方面,隨着中國經濟在全球影響力的持續增強,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規模不斷擴大。而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及基金互認等相繼互聯互通之外,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亦取得新的進展。香港是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亦是中國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香港為不同地方市場參與者處理與中國內地和在離岸市場之間的人民幣交易提供便利。根據金管局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香港有約1.19萬億元人民幣存款總額,離岸市場全球第一。
建議推動更多人幣計價金融產品
根據SWIFT的統計數字,全球80%以上的人民幣支付通過香港進行結算。在這種優勢下,香港可以推動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金融產品,支持更多外資機構在香港開展人民幣相關業務,從而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同時,香港可在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大力引入人民幣計價,既與國際市場需求接軌,又鞏固自身在全球金融創新中的領先地位。
據了解,特區政府正在環球市場尋找創新和高增長機遇,已經將目光投放於亞洲,並且鼓勵歐洲國家利用香港「一國兩制」的獨有優勢,作為進入亞洲市場的切入點。這無疑是為內地企業走出海外提供協助同時,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隨著特朗普即將上任,預料美國將繼續打壓中國;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不可避免會受到衝擊,這或將涉及本地的金融安全,包括香港的聯繫滙率制度,以及利用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脅迫香港等,因此特區政府在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不可不有所察覺而作出防範。
河北省政協常委、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延伸閱讀:吳旭茉:《施政報告》推動婦女發展 培育未來「半邊天」力量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