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馬維業:文創賦能、數位轉型 —— 香港經濟再定位的破局思路
名家觀點
2025.04.03
馬維業:文創賦能、數位轉型 —— 香港經濟再定位的破局思路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當香港的傳統金融與地產經濟遭遇全球性挑戰,當社會深層矛盾需要創新解方,文化創意產業策略配合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正為這座國際都會提供突破困局的關鍵鑰匙。

以下是本人文創產業代表看到新常態的一些意見:

一、破繭時刻:香港經濟結構的雙重困境

香港經濟正面臨結構性危機:以往金融服務業及地產相關產業佔GDP比重都高達 20-30%,這種單一化舊經濟結構在國際局勢動盪中顯現疲態及脆弱性,暴露出成長引擎的動力極需改變產業維新。

另外,社會深層矛盾源自於經濟機會的嚴重失衡,青年失業率及生活指數頗高,引起城市成本問題,這種經濟窒息感正持續消耗社會資本形成惡性循環。

另一角度國際競爭力持續下滑的警訊頻傳。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從2019年的第三位,跌至2024年的第五位,創新能力在聯合國全球創新指數中位列第十八,落後於新加坡與韓國等。這種雙重衰退正在影響香港的亞洲樞紐地位。

二、文化覺醒:創意經濟的賦能效應

香港文化基因蘊含獨特優勢。

大灣區嶺南文化與殖民歷史的碰撞,孕育出李小龍與葉問功夫美學、王家衛電影語言、黃霑詞曲創作等文化符號。這些文化資本在數字時代具有強大的變現潛力,2024 年香港初創產業包括文創與科創產業達到4,694家,比去年增加10%,比2020年增加約四成。

今天文化IP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創造新經濟價值。觀乎《哪吒》1及2系列瘋魔全球,本地政府轉化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配以數字資產交易中心外,亦積極打造實虛文創經濟共同體;M+博物館及香港故宮博物館的虛擬展廳吸引全球人次參觀逐年增加,啟德體育園及東西海岸公園以文化旅遊新成倍數,衍生文創服務加速成長。這些進化正在增強OMO(Online merge Offline)新經濟模式動力。

港樂、九龍城故事、原居村文化、非遺傳承創新等,讓觀眾在虛擬與現實交錯中重新審視城市記憶。這種文化療癒正在緩解社會氣氛及對社會信任度提升。

三、數字躍遷:經濟生態的重構路徑

數字基礎建設的戰略佈局刻不容緩。

建議香港加快建成覆蓋全城人工智能運算網絡,將資料中心容量及速度提升至世界級。另外設立新崗位培訓人才如「低空文藝工程師」、「AI產業應用協作者」等,配合雲端轉型、AI應用、文體旅融合生態。

跨界創新生態系統的建構是關鍵。建議成立「文創科技產業融合委員會」,整合分散的文創基金與科技基金,建立跨領域協作平台及改進中學STEAM更綜合課程。

站在歷史轉折點,香港需要實現「香港再造」經濟模式的。這不僅是產業結構的調整,更是城市精神的文藝復興。香港很有機會在Web3.0時代重新定義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交會點,期待這城市重拾璀璨光芒。

撰文:馬維業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總會榮譽會長


延伸閱讀:港商交流合作座談會 助港商攻內地文創產業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