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廖錦興:推動民營經濟 共同富裕之路
名家觀點
2025.02.20
廖錦興:推動民營經濟 共同富裕之路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民營企業在每個國家都是經濟支柱。本地民營企業無論大小,都以國為本,中、小企業目前佔95%以上,其經營模式簡單,為的是個人發展和養妻活兒。而一個健全發展的國家必定重視民營經濟,因此民營經濟的發展往往可看到國家的整體發展、人民素質和社會穩定性。

據官方資料,截至2024年底,中國民營經濟主體超過1.8億戶。十年間增逾四倍,佔經營主體總量的96%,其中民營企業5,554.23萬戶。據海關總署資料,2024年民營企業出口達23,202億美元,佔整體出口64.9%,遠高於外資企業的9,789億美元(佔27.3%),和國有企業2,782億美元(佔7.8%)。民營經濟為中國貢獻百分之五十的稅收、百分之六十的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七十的技術創新成果、百分之十的城鎮勞動就業、百分之九十的企業數量,以及不少的出口創匯。因此,民企信心強弱,也直接反映國家經濟狀況和前景。

中國真正意義上開始發展民營經濟是在改革開放之後,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政策前提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允許了農村個體經濟的恢復。去年一套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繁花》,是以中國民營經濟和金融資本市場為題材的電視劇,令不少當年個體戶出身奮鬥致富的企業家回味無窮。

alt not available

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繁花》,是以中國民營經濟和金融資本市場為題材的電視劇。

本週一(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座談會發出了強烈的信號,國家堅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這不僅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更進一步提升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今次民營企業座談會出席者中,既有傳統產業的標誌性人物,亦有新質生產力領域的表表者。

相對於國企,民企在資源缺乏和內卷嚴重的環境下,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近年市場更出現不少疑慮,主要在於曾有政府高層官員矢言要遏制資本「無序」擴張,部分民企覺得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習近平這次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國家保證各種所有權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權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和非公有制經濟。他還強調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實際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既然「公平正義」得到國家領導人重視,無異於向民企派發「定心丸」,顯示中央真的「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alt not available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習主席強調要正確認識,指出「這是改革發展、產業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習主席進一步為民營經濟加油打氣,指出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躍升,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改革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特別是教育科技事業快速發展,人才隊伍和勞動力資源數量龐大、素質優良,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配套完善,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巨大,給民營經濟帶來很多新的機遇,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全球因俄烏戰爭、巴以衝突、特朗普的政策等出現很多不確定性,而中國經濟模式是國企與民企雙軌並進,而民營經濟是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的優點是靈活兼具創意。科技創新需要自由的環境、靈活的體制,相對於國企,民企的土壤更適合科企滋生成長。習近平指示:「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包括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等,呼籲民企及企業家,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先富促共富』。」

這次會晤恰逢中美角力令企業產生憂慮的關鍵時刻,此針對性指導可消除大家對中國政策取向的大部分疑慮,有助於提升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企業亦期望,各地方政府及金融機構以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的指示,提出更多支援中小企業的政策,紓緩因關稅所帶來的困境。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說:「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而中長期而言,民營企業的茁壯成長將會是國家達成共同富裕的重要貢獻。

alt not available

相對於國企,民企在資源缺乏和內卷嚴重的環境下,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與內地合作無間,亦要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把握大灣區發展,全力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推動創新經濟發展,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情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香港智慧和力量。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延伸閱讀:廖錦興:香港電影 再發光芒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