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廖錦興:東區青藤十周年
名家觀點
2025.04.16
廖錦興:東區青藤十周年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此句詩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劍客》。形容歷經十年苦心磨練,終成利劍,尚未試鋒。

十多年前,筆者有幸參與「東區青藤」計劃(「青藤」 The E-League)的組織工作。轉眼間,「青藤」已邁入第十屆。此期間,筆者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致力為社區青年發展而努力的東區民政事務處領導和資深服務社區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見證歷屆「青藤」學員的成長過程,以及畢業生自發組成「藤絡」,匯聚「青藤」力量,繼續造福社會。

上週六,筆者獲邀出席在添馬政府總部會議廳舉行的「東區青藤十周年成果暨社會服務分享會」,這亦是總結過去十屆「青藤」的一次回顧。誠然,筆者參與社區服務和青年活動多年,還未曾見過有一個地區青年領袖培訓計劃能持續超過十年以上的歷史。「青藤」也許已成為這類計劃的「香港唯一」。2025/2026年度的第十一屆「青藤」即將進行選拔,意味這項「香港唯一」將邁向新一頁,並不斷為東區青年發展提供人才庫。

過去十屆的「青藤」學員從計劃中的交流和參觀,獲得多元知識和體驗。在本地交流方面,曾參觀多個不同政府機構,如海關、金融管理局、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等,以及各大私人機構,如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旗下的商場、康得思酒店、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等。此外,學員亦有與不同界別人士交流,如學生、私人企業營運經理、企業家、公職人員等,了解更多各行各業的發展,認清自己職業導向。

除了本地交流,計劃亦舉辦內地以及境外交流團,拓展青年人的國際視野。過去十屆,「東區青藤」的足跡遍佈亞洲,曾到訪韓國及新加坡,並於2019年首次衝出亞洲,到澳洲悉尼及坎培拉交流訪問,參觀了不同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包括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澳洲儲備銀行等。學員透過參訪,比較香港與不同地方性質相似的機構,深入分析兩者異同,知己知彼,增進跨文化理解,建立國際視野,提升未來的職業競爭力。

「青藤」的成功,除獲得東區的學校、青年團體、工商界,以及政府部門支持,最重要是東區民政事務專員和東區民政事務處相關人員的努力。還記得2015年,獲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邀請「青藤」學員到司長公館交流;在2018年,學員與時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對談,由此可見「青藤」受到政府和各界重視。

分享會吸引了有百多位來獲邀出席,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和東區青年事務顧問為主禮,還有來自東區社區組織、團體、學校代表,以及過去十屆的畢業學員及「藤絡」幹事。在短片回顧中,每位「青藤」及「藤絡」學員回憶起昔日的愉快片段,歷屆學員用話劇、舞蹈、文字等表達對「青藤」計劃的感謝和感恩。每屆「青藤」都會由本地設計師精心設計的團體制服,出席所有活動,增加團隊精神,分享會更展出過去十屆的團服。

「青藤」不僅為東區培養出一群青年領袖,他們日後更會成為香港人才庫的成員,竭盡全力建設香港、貢獻國家。在組織和參與「青藤」活動過程中,筆者亦獲益良多,並把「青藤」的宗旨——「助人自助、磨練自己、回饋社會」作為人生座右銘。在此,衷心感謝東區民政事務處給筆者學習和服務社區的機會,並祝願「東區青藤」及「藤絡」繼往開來,盡展所長,建設美好香港。

alt not available

在添馬政府總部會議廳舉行的「東區青藤十周年成果暨社會服務分享會」。

alt not available

分享會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和東區青年事務顧問為主禮嘉賓。

alt not available

「青藤」的成功,除獲得東區的學校、青年團體、工商界,以及政府部門支持,最重要是東區民政事務專員和東區民政事務處相關人員的努力。

alt not available

每屆「青藤」都會由本地設計師精心設計的團體制服,出席所有活動,增加團隊精神,分享會更展出過去十屆的團服。。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延伸閱讀:廖錦興:「會飛大象」青年正向思維啟迪計劃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