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會議) 上月先後在北京召開。總理李強在《政府工報告》中有關港澳工作部份首次明確提出支持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具備充分條件和空間發揮「超級聯繫人」以至「超級增值人」的角色。香港在國際社會中,具有難以取代的優勢,足以在經濟、文化、體育等各方面扮演橋樑角色,說好中國和香港故事,促進內地與國際市場對接,增進深化中外之間的了解。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十大任務,包括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
有關港澳部份,《工作報告》提到「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當中首次提出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政府積極推動 愛國社團配合發展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既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同時為外資引進內地穿針引線。然而國際環境的風雲變幻,香港的對外交往亦應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廣結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朋友,深化交往合作。
特區政府近年不斷拓展對外交往,如加強與中東和東盟國家的聯繫,推動相互之間的投資,充分發揮「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和功能。除了官方層面外,愛國愛港的非官方社團同樣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和人脈關係,向國際友人說好中國和香港故事,增進往來,加深彼此之間的認識。相信在官方和民間的合力推動下,更能讓國際社會對香港乃至中國有深刻的認識,締造全方位的合作機會。
經濟層面上,特區政府擁有龐大資源和號召力,可以吸引大財團來港投資,甚至提供各種適當措施,方便利用香港作為進軍大灣區的橋頭堡。而社會上各階層的精英代表,也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為外國友人引介各種商業營銷或金融合作業務的機會,甚至組織經濟座談會、國際會議論壇,藉此增加非官方社團的互動,鼓勵參與大灣區建設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國際文化事業上,香港擁有的最大優勢在於對兩文三語的駕馭能力。香港各界大可發揮這方面的語言優勢,將香港中西匯聚的文化特色和中國傳統文化精萃等軟實力向國際友人解說,感召對方。尤其舉辦國際性的文化會議和論壇,藉此拓展與海外華人社團的聯繫。事實說明,有時候奉行「一國兩制,愛國愛港」的非官方團體在對外交往上往往更能打動人心,更能加深認識,增進友誼。歷史證明,國與國建立的外交關係,往往都是從民間友誼首先建立起來的。
舉辦國際性活動有利深化合作關係
香港目前定期舉辦的國際性活動如藝術節、國際電影節、美酒佳餚巡禮等,明顯吸引不少外國旅客專程來港參與。香港大可利用各種活動邀請國際友人來港,藉此展現香港由治及興的一面,讓他們親身體驗感受香港的實況,再經他們回國後口耳相傳,肯定更能達到宣傳效果,從而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
啟德體育園的啟用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國際交往場所。這裡將是國際音樂會、體育運動或大型活動的舉行場地,要善加利用,吸引國際友人來訪。他們將從啟德體育園舉辦的活動去認識香港,以至中國。香港可以藉此向國際友人解說香港近年的經濟文化體育發展,講說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的優勢和成就,深化這種民間交流合作與特區政府的外訪宣傳將起到協同效應。
早在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報告已經提出,要發揮香港、澳門優勢和特點,深化兩地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這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明顯是國家對香港獨特作用的支持和寄予的期望。相信在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之下,坊間團體配合參與,會更加相得益彰。
河北省政協常委、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