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富管理行業,六年時間能創造多大的成就?陳寬(Nicholas)用行動證明,年輕人也能在這個領域締造奇蹟。從體育記者轉戰財策,他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事業生涯,更為行業注入新動力,憑藉社交媒體擴大人脈,打破傳統思維,建立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團隊。
今天,他所創立的BDE團隊已擴展至超過百人,其中一半以上成員榮獲MDRT(百萬圓桌會)資格,成為業界最年輕、最具影響力的財策團隊之一。BDE不只是團隊的名稱,更代表著一種年輕人不畏挑戰、勇於突破的精神。在這裡,每個人都能發揮專長,透過全新的市場策略與經營模式,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道。Nicholas如何在六年間成功打造一支逾百人的團隊?BDE又是如何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以下就讓我們一一道來。
人生的轉變,往往源自於一個契機,而這種契機,可能是來自於一次深入的反思,或是一次勇敢的抉擇。對於Nicholas來說,他的轉變並非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是來自於內心的覺醒,對於個人成長的渴望、對於事業價值的重新定義,以及對於這個行業可能性的探索。
Nicholas未加入宏利前,是一名體育記者,對於財富管理這個行業,最初的認識與大多數人無異,認為只是一門銷售工作,甚至帶有些許刻板印象。然而,當他在新聞行業工作了兩年多後,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試圖找尋一條能夠讓自己發揮更大影響力的道路。「我一直覺得自己擅長『說故事』,這是我從學校至傳媒行業所鍛鍊出的能力,後來發現,財富管理其實跟說故事有很大的關係,它需要讓客戶真正理解財務規劃的價值,需要把抽象的金融概念轉化成具體的生活願景。」
這種觀念的轉變,讓他決定踏入這個行業,並利用自身的專業背景,嘗試改變大眾對財務策劃顧問的固有看法,他希望讓這個行業能有助於年輕人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
創立BDE團隊 打造年輕人專屬發展平台
當Nicholas剛進入宏利時,他的目標並不遠大,甚至沒有想過自己會帶領一支團隊。他的初衷只是希望改變身邊朋友對財務策劃的看法,讓更多人理解這個行業的價值及財務策劃顧問的真正價值。然而,隨著成績逐漸突出,他開始意識到,這個行業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條不一樣的成功之路。
「我在入職後半年便達到COT(Court of the Table)成績,讓我開始相信,這個行業並不只是著重人際關係,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創造成就的。我想證明,年輕人也可以靠自己的專業與努力,在這個行業中突圍。」
2019年,Nicholas開始利用社交媒體來建立自己的品牌,透過IG分享理財知識與職業經驗,並嘗試用更年輕化的語言與方式,讓更多人理解財富管理的重要性。這種創新的方式,吸引了一定關注,也讓他發現,年輕人對於財務策劃行業其實充滿興趣,只是缺乏一個適合他們的環境來發展。
於是,在2020年,他正式創立BDE團隊,希望打造一個以年輕人為核心、充滿創新精神的財策團隊。「『BDE』這個名字,代表一種不卑不亢的氣場,我們希望團隊的成員毋需透過炫耀來證明自己,而是致力於要讓客戶真正認識團隊的價值所在。」
翻轉事業心態 讓年輕人從迷惘到卓越
過去幾年,BDE團隊高速成長,短短三年內,已擴展至100人,並培養出超過50名MDRT,成為宏利內最年輕、最具影響力的團隊之一。團隊的成功, 除了來自於Nicholas的領導能力,更來自於各人對於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
「團隊的成員不少是透過IG追蹤我,然後才決定加入BDE。我們主張透過內容行銷與個人品牌,來吸引真正認同我們理念的客戶。」這種模式,不僅讓BDE團隊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也為許多年輕人展示了財策行業的另一種可能性。
很多年輕人入行時,對於這份工作是充滿疑問的,他們害怕被拒絕,害怕自己做不好,也擔憂這個行業的競爭太激烈。但在BDE,不只是讓他們知道如何規劃事業發展,也在協助他們找到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定位。
BDE團隊的成功,不只是讓年輕人找到一份有前景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改變了對財策事業的看法。「很多年輕人入行時,對於這份工作是充滿疑問的,他們害怕被拒絕,害怕自己做不好,也擔憂這個行業的競爭太激烈。但在BDE,不只是讓他們知道如何規劃事業發展,也在協助他們找到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定位。」
BDE的管理模式,並非傳統的「業績導向」,而是更強調「個人成長與品牌建立」,Nicholas不再只是追求數字,而是希望透過團隊,讓年輕人能夠真正找到自己的專業價值。也透過「社制」學習模式,讓不同背景的成員可以互相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我們不強迫每個人都走同樣的路。有些人擅長社交媒體,有些人擅長面對面銷售,我們會根據他們的特質,制定最適合他們的發展策略。」Nicholas解釋,這也是為甚麼BDE能夠在短時間內培養出多名MDRT,因為不只是讓他們「努力工作」,而是幫助他們「聰明工作」。
讓更多年輕人在財策行業突圍
Nicholas強調,財策行業的未來在於敢於創新與適應變化。BDE亦鼓勵年輕人成員多些運用社交媒體、數據分析等新工具來開拓市場。
對於未來的方向,他希望BDE團隊能夠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財富管理是一個能夠幫助人們實現夢想、同時成就自己的職業舞台。
「我們不只是要做一個成功的團隊,更希望通過努力,讓這個行業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如果年輕人對這個行業感興趣,就勇敢嘗試,因為這可能是改變一生的機會。」
在財富管理的世界裡,真正的成功,不僅是數字的累積,更是影響力的擴展,是如何帶領團隊共同成長,創造價值。而這正是新人在加入BDE團隊後,所經歷的一場深刻轉變。他們的故事,不只是職涯上的一次選擇,更是一場關於勇氣、突破與蛻變的旅程。
張日鍵 Keni(高級區域經理)、陳梓軒 Ason(高級財富管理經理)
陳梓軒(Ason)本來對財富管理一無所知,甚至害怕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擔心朋友的眼光。然而,在BDE團隊的影響下,他開始理解到,社交媒體是分享價值的平台。他開始透過內容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成功建立了一支由社交媒體招募的團隊。透過持續經營社交媒體,他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形象,也成功吸引了志同道合的夥伴。他的三名團隊成員,全都是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的陌生人,其中一位更是在大學時期加入,並成為MDRT。
相比起Ason的年輕與創新,張日鍵(Keni)在財富管理行業經驗豐富,擁有穩定的業績與MDRT榮譽,然而,他也察覺到自己的事業與團隊發展陷入瓶頸,若繼續依靠傳統模式,或許可以維持現狀,但卻無法迎來真正的飛躍。當他透過社交媒體認識了年輕的Nicholas,對於一個接近40歲的人來說,選擇與比自己年輕近十年的業界新秀合作,是一個大膽的決定。對他來說,社交媒體曾是陌生領域,但當開始嘗試,便發現這是一種放大影響力的工具。如今,不僅透過社交媒體與客戶建立更深厚的關係,更成功打造了一支16人的團隊,突破了過去的成長瓶頸。
Keni Team的成功,來自於不斷學習與突破。二人的故事,證明了改變並不可怕,停滯才是最大的風險。當他們選擇擁抱新時代,勇敢踏出舒適圈,他們的世界變得更大,機會也變得無限。
禤毅恆 Maurice(區域經理)、蔡碧璣 Christy(高級財富管理經理)
禤毅恆(Maurice)在加入BDE前,已有七年的財務策劃的經驗,但他深知,環境的停滯會限制成長,若不持續進步,終將被市場淘汰。在BDE,他不再只是追求個人成就,而是學會以人為本的管理,理解夥伴的需求,陪伴他們成長,多了溫度與支持,讓團隊成員感受到真正的關懷與激勵。他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節奏與優勢,領導者的責任,不是強迫所有人走同樣的路,而是提供適當的引導與機會,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潛能。
而蔡碧璣(Christy)一直以來只專注於個人業務發展,習慣單打獨鬥,但來到BDE,她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成功不只是自己做得好,而是能夠帶領團隊一起成長。她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年輕夥伴突破自我,不再只是單獨前行,而是選擇與夥伴攜手同行,培養更多有潛力的人才,讓團隊共同壯大。她鼓勵夥伴勇敢嘗試,並在背後提供支持與指導,希望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讓團隊充滿活力與凝聚力。
Maurice與Christy的合作,可以說是一場完美的互補。他們在工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讓整個團隊更有凝聚力,也讓彼此的領導能力更加成熟。他們的成長,不僅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身邊的夥伴,讓更多年輕人看見財富管理行業的可能性。
劉子俊 Kenny(區域經理)、梁家豐 Kelvin(助理財富管理總監)
劉子俊(Kenny)在23歲便進入財富管理行業,卻因缺乏培訓,業績始終欠突破。他不肯認輸,給自己最後半年,全力一搏,當透過社交媒體關注Nicholas,聽到他的故事後,遂鼓起勇氣聯繫,選擇改變。加入BDE團隊後,他學習新市場策略, 用社交媒體建立客戶關係, 短短半年內成功晉身為MDRT,由此扭轉事業方向。
梁家豐(Kelvin)雖然已入行四年,成績不錯,卻缺乏熱情,他因家人影響而入行,卻未真正思考自己的志向,適時在30歲那年準備結婚,令他再次思考未來的方向。他雖從小認識Kenny,卻不知他的工作如何,直至透過社交媒體了解他如何改變、拓展市場,看著他除了創造好成績,還能寓工作於娛樂,因此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在加入BDE後,他發現這裡充滿學習與挑戰,工作不再只是業績,而是與夥伴共同成長,並讓他重燃對財務策劃事業的信心,不再只是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而是真正用心打造屬於自己的角度。
如今,Kenny擁有13人團隊,Kelvin帶領5人,不僅突破個人成就,也幫助更多年輕人在這行業找到未來。他們運用社交媒體建立品牌,不再只追求短期業績,而是希望影響更多人。從迷惘到熱愛,從低潮到高峰,他們證明了,只要願意改變,就能在財富管理行業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
林浩東 Tony(區域經理)、陳廷軒 Henry(財富管理經理)
每一位成功的財務策劃顧問,都曾經歷過從迷惘到清晰的階段,對於林浩東(Tony)與陳廷軒(Henry)來說,這段旅程不僅代表著他們事業生涯的轉變,更是心態、責任與自我要求的全面提升。Tony與Henry加入BDE後,才真正突破瓶頸,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團隊,開啟全新成長之路。
Tony剛晉升經理時,要帶領11人團隊,責任驟增,一度懷疑自己能否勝任。但他發現管理的關鍵不在於命令,而是理解夥伴、發掘潛力。他學會了因材施教,根據成員的特長設計發展計劃,讓團隊更快成長,凝聚力也大幅提升。要成為出色的領導,關鍵是以身作則,他要求自己在專業與市場開拓上做到最好,才能帶領團隊成長。
Henry過去習慣按部就班,執行上級指示,卻總感覺缺乏歸屬感。來到BDE後,他發現這裡鼓勵創新,讓他開始主動思考如何提升競爭力,不再只是等待指示。在BDE,每個人都能發揮專長,透過互相學習進步。他特別喜歡這種雙向學習的氛圍,讓他不再孤軍奮戰,而是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前行。他相信,管理的核心在於發掘優勢,與其糾正缺點,不如幫助夥伴發揮長處,讓他們在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二人深知,成長的道路充滿了難關,但正因如此,他們才能變得更強大。因為只要願意學習、勇於突破,每個人都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故事。
古鵬 Kenny(區域經理)、何裕玲 Elaine(高級財富管理經理)
古鵬(Kenny)與何裕玲(Elaine)不僅是事業夥伴,更是一對攜手並進的夫妻。在財富管理行業深耕多年後,他們選擇加入BDE,開啟全新的事業視野。二人的轉變,不僅是經營模式的革新,更是對財富管理真正價值的重新定義。
過去,他們高度關注業績與KPI,認為成功就是數字的累積。然而,在BDE,他們開始思考,如何讓團隊成員獲得真正的成長。
Kenny推動以人為本的團隊文化,幫助夥伴提升心理素質、時間管理與個人品牌,他希望團隊不只是為了業績而努力,而是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方向。
Elaine則相信,財富管理不該只是銷售,而是透過分享影響他人。她鼓勵團隊成員運用自身故事,讓客戶感受到真誠與溫度,而不是單純的推銷。這種理念,讓團隊更具凝聚力,服務也更有意義。
在數碼時代,他們不再只依靠傳統人際網絡,而是透過社交平台分享財富管理理念,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這種模式,讓他們的招募更具優勢。他們的團隊成員多為25至35歲的年輕人,更習慣透過社交媒體學習與建立人脈。因此,他們積極鼓勵夥伴經營個人品牌,讓自己成為行業代表,進一步擴展影響力。二人的轉變,是信念與價值觀的昇華。他們用行動證明,只要願意突破自我、擁抱改變,每個人都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與價值。
延伸閱讀:【封面故事】宏利C.E.O.計劃 全力培育財策新星 躍升業界領袖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