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企業專訪
大家樂集團CEO梁可婷繼往開來 為本地企業開拓不一樣的局面
企業專訪
2024.11.05
大家樂集團CEO梁可婷繼往開來 為本地企業開拓不一樣的局面
alt not available
Kannie Cheng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每一位能夠成為企業的首席執行官(CEO)的企業家或經營者,總有著各種不同的睿智,值得我們細味學習。在今年4月正式出任大家樂集團CEO的梁可婷(Piony),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論來自甚麼背景,只要願意學習與挑戰自己,總能在職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雖然曾經在多家跨國企業任職高管,但對本地企業始終念念不忘,她在2019年加入大家樂集團,絕非因緣際會,而是找到理念相同,兼有著家族經營背景,且是知名的上市集團,她願意肩負管理層傳承的任務,5年過後,成為了集團首位非家族成員CEO,當中的領導之路,充滿了挑戰與成長,同時也展現了她對企業、員工和顧客的深切關懷。

當Piony首次走進這家擁有逾50年歷史的香港餐飲連鎖巨頭時,對這一切既充滿期待,又充滿敬畏。大家樂,這個在香港家喻戶曉的品牌,承載了幾代人的美食回憶,然而她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來自快速消費品行業,曾在P&G、British American Tobacco、L’Oreal、Red Earth及Mars等跨國公司擔任要職,但從未涉足過本土餐飲業的她,既沒有餐飲管理經驗,也沒有經歷過這樣一家家族企業的運作模式。大家樂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品牌,不僅是餐飲業的一部分,更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她是肩負著一項重大責任,要如何在保留這份情感的同時,讓品牌變得更具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輕顧客呢?關於這個問題,一直在她心頭縈繞。

她決定從品牌重塑入手,當時的大家樂雖然穩健發展,但品牌形象仍然傳統,尤其是年輕人逐漸被一些新興的餐飲品牌吸引。Piony認為,如果能夠讓大家樂煥然一新,既保持其根基,又注入現代化的元素,品牌將會擁有更廣闊的未來。「大家樂不僅僅是一個餐廳,它更像是香港人的家。每天為成千上萬的顧客提供一日三餐,承載著他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要做到的不只是為大家提供好吃的食物,更要讓這個品牌與顧客的情感產生共鳴。」

於是,她與團隊一起重新包裝大家樂的品牌形象,起用了年輕代言人,並在餐單中加入了更多符合現代人飲食習慣的選擇,如健康餐食、素食選項。這一切,都是希望讓大家樂成為各個年齡層顧客都能享受的地方。

alt not available

逆境中的數碼化革命

然而,沒過多久,新冠疫情席捲而來,這對於餐飲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時的香港,不少商戶被迫停業,大家樂也不例外,面對這樣的困境,作為管理層,必須迎難而上,化險為夷,雖是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轉型的契機。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也改變了顧客的消費習慣。市民大眾開始通過網上平台購物或點餐。她迅速推動了大家樂的數碼化轉型,儘管當時電子商務對餐飲業者來說仍然是一個新鮮概念,但她看到了當中的潛力,團隊加速開發了大家樂的手機應用程式,並優化了線上點餐系統。從網頁版的訂餐平台到手機應用程式的推出,大家樂逐漸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數碼生態系統,讓顧客能夠更加便捷地點餐、支付,甚至參與會員積分和優惠活動。

但過程並不容易,要令同事熟悉新技術,需要時間去培訓他們,讓他們能夠快速適應。為了認識競爭對手的做法及趨勢,她經常親自使用其他平台的應用程式,來感受它們的優勢和不足,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大家樂產品,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

由於關注各種細節,大家樂的數碼化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大家樂的應用程式不僅能夠提供快速訂餐服務,還整合了會員制度,讓顧客在每次消費時都能累積積分,享受更多優惠,這些都讓大家樂在疫情期間逆勢成長,成功地度過了這個艱難的時期。

alt not available

Piony Leung 梁可婷

有尊嚴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在疫情期間,大家樂不忘回饋社會,Piony為此推動了「大家開飯」這個社會責項目。「這個計劃的初心,是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人,尤其是在艱難時期,為他們提供有尊嚴的援助。計劃並不是單純的捐助,而是讓受助者持有一張『開飯卡』,就像八達通一樣,受助者可以在大家樂兌換飯餐,受助者不僅可以獲得所需的幫助,還可以保有尊嚴,避免了直接接受施捨的尷尬。」集團希望這個計劃能夠幫助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人,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大家樂的溫暖與支持。每一年,都會選擇不同的受助群體。去年,專注於照顧者這個群體,因為他們是社會中常常被忽視的一部分,卻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今年11月,大家樂將推出一個特別的新項目,提供軟餐,這是Piony與團隊籌備已久的計劃,針對的是香港愈來愈多的老年人口。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長者面臨著吞嚥困難和牙齒健康問題,這對他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家樂與吞嚥研究專家、社福機構、院舍及大學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最終設計了4號餐和6號這兩款軟餐。「傳統的軟餐往往缺乏味道和觀感,這讓進食變得不再愉快。我們希望改變這一點,讓進食仍然是一件開心的事,特別是當長者與家人或朋友一起享用食物時。」

大家樂的軟餐不僅在口感上進行了創新,更在外觀上保持了傳統食物的形狀。例如,雞腿軟餐完全由雞肉製作,呈現出雞腿的形狀,讓人能看到皮與肉的分明,同時保留了雞皮與雞肉的味道。這樣,長者不僅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還能保持進食的儀式感和樂趣。「我們希望,無論是長者還是其他顧客,都能夠在大家樂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食物,並且一家人可以一起享受美食。這正是大家樂的一個核心價值——『有大家,就有大家樂』,以美食喚起人們對家庭和快樂的記憶,並為他們創造更多美好的時刻。」

alt not available

從80分到95分的努力

隨著疫情的逐漸緩解,餐飲業開始慢慢復甦,但Piony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她明白,市場的競爭只會愈來愈激烈,而大家樂要想保持領先地位,必須不斷創新。「當企業的表現達到80分時,維持現狀並不難,但如果想要達到95分,那就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在日常運營中保持高水準,還要時刻尋找新的機會,嘗試新的事物。」

她思考著如何將科技更深入地融入餐飲業務中,例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預測食材需求,避免出現供應短缺的情況;也在探索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幫助店鋪更精確地管理庫存,減少浪費。這些創新舉措,讓大家樂在運營效率上取得了顯著的提升。另一個她關注的重點是餐單的革新,她注意到,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愈來愈多消費者更注重飲食的健康與營養。因此,大家樂推出了一系列低卡路里、高蛋白質的健康餐選項,包括椰菜花飯和素食餐單,這些都受到了年輕顧客的歡迎。「我們不僅要滿足顧客的味蕾,還要關注他們的健康需求。這不僅是迎合市場趨勢,更是我們對顧客的一份責任。」

穩定軍心 與員工的緊密聯繫

作為一家擁有過萬名員工的企業,Piony深知集團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努力。在疫情和經濟不穩定的時期,不少員工感到不安,擔心公司是否能夠繼續發展,工作是否能夠保住。面對這樣的情況,穩定軍心是CEO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在這樣的時候,溝通變得尤為關鍵,員工需要知道公司正在做甚麼,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甚麼,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工作。」為此,她在上任後,親自主持了多場員工答問大會,與不同層級的員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並走進各分店,與前線的店舖經理和員工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擔憂。這些會面,不但讓員工感受到公司對他們的關心,也讓她能夠更直接地了解各種問題,從而及時進行調整。

她希望員工明白,不論外部環境如何,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讓員工信心倍增,他們不僅看到了集團在逆境中的成長,也感受到了來自管理層的支持與信任,正是這種凝聚力,成為了大家樂在困難時期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企業文化對於一個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她曾在通用磨坊、Mars、歐萊雅和寶潔等公司工作,這些經驗讓她學會了如何打造一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在那些公司,我學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尊重每一位員工的價值,並通過提升他們的能力來實現公司的成長。這一點在大家樂也同樣重要。大家樂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公司,很多同事已經在這裡工作了幾十年,這種穩定性對於公司的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為了讓員工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她致力於提供更多的培訓和晉升機會。她認為,只有當員工感受到成長與認可,他們才會對公司產生歸屬感,並願意與公司一起成長。

今年6月,大家樂公布全年業績,全年純利增長近兩倍,達到3.3億元,這個成績,讓不少人感到驚訝,因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當很多企業都在苦苦掙扎時,但大家樂卻交出了亮眼的業績。Piony成功歸功於去年中港兩地通關,以及在疫情後期迅速推出的一系列促銷活動,尤其看到北上消費和外遊趨勢的增加,提前在市場上進行了佈局,這讓集團在競爭中保持了優勢。「我們的成功,來自於整個團隊的努力。從前線的員工到管理層,每個人都在為公司的未來拼搏,不只是在銷售,而是在為顧客提供一種生活方式。」

alt not available

認真地進行情緒管理

作為一位企業領袖,Piony亦會面對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但一位人生教練幫助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讓她找到了內心的平衡。「在我40歲時,那位教練問我,10年後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當時表示,想要一個色彩繽紛、快樂的人生。然後教練再要我思考何謂快樂,何謂有意義的生活?原來要有快樂,是先要有好的情緒,從那時起,我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找尋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她開始給自己騰出更多私人時間,閒時開車、做SPA,閱讀書籍,這些活動都讓她能夠放鬆心情,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也逐漸學會了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積極的心態,避免讓壓力影響到自己的情緒。「世界是很大的,當你把心放大,很多問題就會變得渺小。我喜歡開車、望天、看海,這些讓我感到心胸開闊,也讓我能夠以更加從容的心態面對工作中的挑戰。」 Piony在擔任CEO後,已開始思考企業傳承的重要性。她相信,領導者需要關注當下的業務發展,更要考慮如何將公司穩健地傳承給下一代。她經常與同事強調「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因為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都不應該隨著個人的離開而消失,這些智慧應該被保存下來,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

事實上,傳承的關鍵在於如何培養健康的「人才庫」,管理層需要提供不同的工作機會和挑戰,才能讓員工學習到更全面的技能,逐步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當這個人才庫足夠強大時,企業的傳承將變得更加順利。最終,這不僅確保了企業不會因為個別員工的離開而受到影響,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這亦是Piony目前的重要願望。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