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管理學,在書店或互聯網都可以找到海量的資訊,在大學亦可學上數年的課程,前人智者或無數成功企業家的經驗得以借鑑。無論是高效管理、危機管理、激勵管理等,成功則萬變不離其宗關鍵在乎於「人」。年僅37歲的國景控股集團執行董事譚鎮國正是政商界新生代之一,年紀輕輕不但已在商界闖出成績,更穿梭於慈善機構、同鄉社團、青年社會服務之間,為社區深耕細作;他坦言,服務社會是他的初心,矢志以創新企管新思維,打造一個商社協作的平台,讓民間團體進一步走向專業化、規範化,擔當特區政府與民間的橋樑角色,共同推動本港向前發展。
TEXT:Henry Lau ︱ PHOTO:Cheung Chin Yui
國景控股集團成立於1992年,由譚鎮國父親譚錦球創立,主要經營投資、金融、物業投資及房地產、飲品等多項業務,遍及內地多個省市,資產已超過六十億元;涉獵不同生意,如港深公路的餐廳、商場等綜合發展項目,更做起實業,包括鞋廠、電子、扎鋼廠、水泥、餐具、飲品等行業,遍及內地多個省市,近年集團在廣東及廣西兩大省有不少城市發展項目。2011年,譚鎮國在海外學成回港後回到家族企業香港國景控股集團,譚綜合性主力投資策略及市場推廣等工作,為集團引入革新,有如他促成集團投資加多寶集團,並在2021年擔任集團加多寶旗下的昆侖山雪山礦泉水副總裁,成功致力把品牌年輕化,在深圳巴士車身及高鐵站賣廣告,重塑嶄新形象。回想十多年的商界經驗,他感謝公司在不同崗位給予了自己學習的機會,令他做事處世練成一身好武功。
早與政圈慈善團體結緣
譚鎮國除了打理家族生意,更早與政治圈結緣,與地區社團及服務組織打交道,懂得利用商業力量去服務社區。現時他是全國青聯委員、深圳市政協委員,擔任多個同鄉社團的領袖,33歲出任東華三院主席,2023年前更以35之齡,當上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去年更被特區政府委任北區區議員,不少地區社團中人認為,儘管譚鎮國年紀輕輕,但做事拼勁十足,敢於創新,令社會服務邁向更為專業化,故能獲取各界委以重任。
善團作起點 專注青年業務
坊間要知道,出任本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的東華主席,絕非沽名釣譽之職,除了出錢出力,前後還要騰出十年時間參與服務工作,按東華守則先做兩年總理,成功獲董事局投票選為第五副主席後,再做五年副主席。譚鎮國當年亦是一步一腳印去實踐。四年前,譚鎮國出任東華三院辛丑年董事局主席,正是他在慈善團體服務的高峰時刻。
談及為何服務東華三院?可知其父譚錦球亦與東華三院甚有淵源,是乙酉年(2005/2006)總理。譚氏父子兩人同為服務東華三院,對該院有一份難以解釋的感情。他坦言:「父親在內地做生意,也不忘經常向內地山區及貧瘠地區捐錢及興教辦學,長期關注扶貧工作,我多年來深受他的影響,在自己有能力時候,也能夠幫助別人。」他不諱言,加入東華三院從事慈善工作,是受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相比父親只當總理,他更上一層樓,擔任主席,坦言有賴一眾董事局及同事的支持,希望傳承父親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行善信念,把其發揚光大。
他回想當上東華主席那一年,差不多完全放下公司的業務,全情投入善團工作當中,自己除了可以回饋社區,也不經覺地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及人脈,學懂機構管理及如何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有助其日後參與其他社團及慈善組織的公職工作,可謂相得益彰。
疫情期間,譚鎮國(左一)代表昆崙山雪山礦泉水公司捐贈特區政府防疫物資。
建構平台促成社團機構間合作
兩年前,譚鎮國以35歲之齡,當上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聯會屬下有逾370個屬會,與政府溝通及繁重的地區工作是一大挑戰,他說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他提及,地區服務要團結協作,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要適切回應區內居民的需求,服務社區,需要多方面力量,包括政府、NGO(非政府機構)、地區團體等,共同合作,才能全方位服務到市民。
他說,在2024年,促成新界社團聯會和東華三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是「強強聯手」的體現,發揮好東華作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的經驗和服務優勢,和新界社團聯會強大的社區網絡優勢互補,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希望可以做到一加一大於二。
2024年,譚鎮國促成新界社團聯會和東華三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強強聯手」強大的社區網絡優勢互補。
商界出身的譚鎮國說,會利用商業網絡及其敏捷的觸角,促進NGO、地區團體商界協作,在社區服務中締造共贏局面。他並舉例說,早前知悉適逢交通銀行90週年,又有意支持社區慈善活動 ,促成贊助NGO籌劃活動,更串連動員社團支援,為區內有需要長者家居安裝扶手,打造社區協作共融的新模式。他指出,此舉機構可以利用商界資源,令社區受惠外,商業機構亦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進一步實踐ESG。
在眾多社會服務中,譚鎮國一直關注青年事務,他解釋:「一方面自己是青年,從大學畢業後就參與社會服務,知道對於青年發展而言,朋輩的影響很重要,除了要關心青年的學業、事業發展之外,保持身心健康、培養正面積極的價值觀非常重要,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只有青年好,社會未來才會更好。」
他在2018年至2022年擔任香港政協青年聯會主席期間,帶領該會每年參與、組織了逾140個促進青年關心社會、參政議政的不同活動,其中旅學團、國情研修班、政情班、導師計劃等更成為其品牌活動,為愛國愛港青年提供發揮平台。
另外,他現時也是多個青年團體如新界青年聯會、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的領袖,坦言希望以青年角度出發,推出符合青年口味、激起青年興趣的多元化活動,比如新界青年聯會近年就科技主題推出「夢溪少年談」國家成就科普計劃,就文化主題推出「青年漢服Jump」 —— 漢服推廣計劃,就多媒體創作主題推出「港」不完的愛 —— 青年正向思維計劃,深受學生歡迎。同時,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也成立了「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助學金」,以實際行動培養本港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推廣國民教育,致力於幫助香港青少年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文化、加強他們對國家和文化的認同,以豐富多元的形式開展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教育,增加香港青年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問及本港青年在當今世代面對不少挑戰,應如何應對?譚鎮國說:「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挑戰和機遇,首先要調整好心態,找到自己的目標,打好根基,把社會的需求和自身興趣相結合,裝備好自身技能,做好應對社會轉變和挑戰的準備,比如我身邊很多年輕人透過線上教程在自學AI、數據分析等,我非常欣賞和鼓勵。」他強調,年青人是社會的未來。香港年輕人充滿幹勁、勇於追逐夢想,若得到適切支援及引導,協助其融入香港及國家的發展方向,定可發揮所長。
至於新一年的工作大計,譚鎮國說:「我希望在工作方面希望可以繼續穩打穩扎,公司繼續穩健發展,公職方面,希望可帶領新界社團聯會和新界青年聯會,進一步走向專業化、規範化,發揮好特區政府和市民的橋樑紐帶角色。」
作為不足40的青年菁英之一,更穿梭於社團、區議會、慈善機構及企業之間,肩負社區協作的平台重任,譚鎮國說:「服務社會是我的初心,無論是在青年組織、同鄉社團、地區團體還是政府委員會,都是希望可以有更多元的途徑發揮力量服務社會,目前繼續努力平衡事業、家庭和社會服務,希望可以影響到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加入社會服務的行列。」
早前譚鎮國被特區政府委任為北區區議員,致力於推動社區的發展和改善。
熱愛打拳 藉運動減壓
面對排山倒海的公務,減壓對譚鎮國來說是十分重要。外表文質彬彬的他,卻選擇粗獷及運動量大的西洋拳。譚說,在三、四年前開始學習西洋拳,一星期抽空打一兩次,希望透過這項運動,為自己減壓。他指學拳後,除了能夠減肥外,在很短時間「放空」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在工作時保持狀態,應付各種公務,亦可訓練自己的毅力及堅持,思考解決不到的問題。
譚鎮國藉打西洋拳減壓。
香港國景控股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全國青聯委員
深圳市政協委員
北區區議員
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
新界青年聯會主席
香港大學校董
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金會常務副主席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
香港深圳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東莞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 榮譽主席
東華三院 (2021/2022) 主席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