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morph創辦人楊文昭(Jordan Yeng)
香港的長者長期護理市場(LTC)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刻,隨著人口老化加劇,傳統院舍模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圍,如何提升服務質素,如何讓安老院成為長者真正的「家」,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業界。當楊文昭(Jordan Yeng)在創立Silvermorph(銀易)時,他希望透過後勤支援、行政管理、科技應用與社區協作,幫助院舍提升管理效率,讓經營者可以專注於長者的照顧。發展下來,Silvermorph成為不少院舍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顧問,讓長者能夠在更優質、更貼心的環境中安享晚年。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與政策的推進,Silvermorph 將繼續探索新的商機,為香港的長期護理市場帶來更多創新與可能性。
作為社會企業的Silvermorph,正致力於透過創新與卓越運營,提升香港安老院的管理效能,並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不少安老院的經營者懷抱初心,希望透過持續改善院舍的運作,滿足長者的身、心、社、靈的需求。然而,隨著監管要求日趨嚴格,尤其是資源有限的中小型院舍,院舍負責人往往面對沉重的行政負擔,使他們難以專注於長者的照護與日常關懷。 Silvermorph的成立,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痛點,Jordan期望透過行政支援、認證諮詢、科技應用與社區協作,幫助院舍提升營運效率,確保資源能夠真正用於優化長者的生活與護理服務。目標不僅是減輕行政負擔,更希望透過創新技術與管理模式,為香港安老行業帶來更具前瞻性的轉變。
Jordan對長者長期護理市場有著改革的想法。
從傳統營運到數碼轉型
Jordan在美國讀書、工作,從事工程、工商管理,後來更進入跨國企業,專注於收購與合併(M&A),負責收購企業後的整合管理。這些經驗讓他熟悉企業運營、變革管理,然而,突然進入安老行業,是因為母親在香港經營安老院已數十年,希望退休,當時他正萌生創業的想法,但一直沒有明確的方向,直至母親真的需要退下來,他認真地研究香港安老行業,發現當中有無限增長空間,更是一個可以帶來滿足感的事業。香港的長期護理市場 (LTC) 相對分散,行業內部對科技的應用,管理與營運模式仍停留在傳統框架內。這讓他意識到,安老院並不僅僅是提供護理服務,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與創新,從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與服務質素。
因此,他毅然決定回流香港,投身於安老院管理與創新,並於2019年正式創立Silvermorph。 Jordan在接手母親的院舍後,並不滿足於單純的繼承,反而希望能夠突破傳統,將安老院發展成精品化模式。他的併購策略並非單純的資產收購,而是一種長遠經營與價值延續的考量。在決定是否接手一間院舍時,他進行了評估財務狀況與營運可行性,關注管理文化與員工的適應能力。
他認為,收購一間院舍不只是數字上的計算,更是一種責任,確保轉型後的院舍能夠長遠發展,為長者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在併購過程中,他採取了「過渡式併購」的模式,允許原經營者逐步退出,而不是立即離場。這種做法來自於他對母親的觀察,母親在安老院工作了數十年,這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許多院舍負責人即使希望退休,內心仍然難以割捨自己一手建立的院舍。因此,他希望透過這種模式,讓經營者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適應退休生活,同時確保院舍的平穩過渡。這種方式不僅減少了轉型的陣痛,也讓家屬與長者能夠安心,因為他們知道,即使院舍換了管理者,服務的質素與關愛不會因此而改變。
Jordan也發現,很多院舍的經營者即使財務上準備好退休,但心理上卻未準備好。他們經營這些院舍數十年,突然完全交棒給陌生人,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衝擊。因此,Silvermorph採取漸進式的過渡模式,讓他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仍然參與營運,直到他們覺得可以完全放手。 「當我決定回來接手時,在投入經營的同時也花了大量時間去了解市場,與不同的院舍經營者交流。發現不少院舍負責人,都面對著相似的挑戰:監管要求日趨嚴格,行政負擔加重,數碼化程度低,導致營運效率低落。許多院舍的經營者本身是有心人,他們希望提升院舍的管理與服務質素,卻不知道如何著手。有些人甚至已經有意願採用科技,但苦於缺乏相關知識與資源,導致轉型過程遲遲無法推進。」
提升中小型院舍競爭力
香港的安老院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人手短缺、行政負擔沉重、監管要求日趨嚴格,以及中小型院舍在市場競爭中的生存壓力。Silvermorph 以「低科技但高接觸」(low-tech high-touch) 的理念,透過行政支援、認證諮詢、科技落地及社區連接等方式,幫助院舍減輕行政負擔,讓營運者能夠專注於提供優質的長者服務。 在安老行業,大型機構擁有更多資源,能夠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而中小型院舍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因此,Jordan的策略是透過科技與管理創新,讓這些院舍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所推動的數碼化轉型,並不只是單純地導入一個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而是針對院舍的實際需求,提供最適合的技術方案。例如,院舍負責人對電腦管理系統感到抗拒,但卻對手機應用程式相當熟悉。因此,Jordan 讓他們從最簡單的電子記錄開始,逐步適應數碼化管理,減少轉型的心理壓力。 同時,他建立了一個「共享後勤管理中心」,讓多家院舍共享行政與 IT 支援服務,例如電子化文件管理、查牌準備以及個人照顧計劃(ICP)自動生成等。這樣的模式,讓中小型院舍能夠享受與大型機構相同的管理資源,而不需要額外聘請專業人員,從而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競爭力。例如,當前安老院在查牌時仍依賴紙本記錄,導致資料存取困難且效率低下。
Silvermorph便推動院舍電子化,導入ERP系統,使護理記錄、個人照顧計劃 (ICP) 等資料能夠即時存取,提高監管合規性。同時,系統化的管理亦能減少人為錯誤,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事實上,Silvermorph充當橋樑角色,連結社區內充滿熱誠的 NGO 和有需要的中小型院舍。許多 NGO 希望提供服務,但往往難以找到合適的對象;同時,院舍也可能不熟悉如何尋求適合自己的合作夥伴。因此,Silvermorph 積極協調,將這些機構與院舍聯繫起來,促成有意義的合作。
此外,Silvermorph 亦投入社區外展服務(Community Outreach),例如組織牙醫義診,為居家安老的長者提供支援。透過這些行動,Silvermorph 不僅為院舍尋找社區資源,也進一步推動長者照護與社區的緊密結合,讓更多長者受惠。「改革長者護理不是單純一間科技公司便能做到,需要行業裏不同的持分者各展所長,例如借助Eldpathy(歷耆者)的力量,因對方在建立長者同理心和他們與青年人或部分商界的聯繫有著相當優勢,又或是AESIR社企在VR/AR 的能力十分強,能幫助到更理解社區居住的(健康)長者需要。所以我的願景是希望從現在作為院舍和產品供應商的橋樑,以更多維度地連接社區不同持分者,可以更全面地幫助長者和院舍經營者。」
院舍精品化
Silvermorph曾協助一間位於北角的小型安老院升級轉型,該院舍由一對母子共同經營,但母親對變革持保留態度,導致行政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做法。該院在查牌時經常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翻查紙本記錄,並且在社署要求的個人照顧計劃 (ICP) 上遇到困難。 在Silvermorph介入後,首先幫助該院舍導入電子化系統,讓護理記錄能夠即時存取,提高查牌時的應對能力。其次,Silvermorph 提供標準化的ICP模板,讓院舍能夠更快捷地完成個人照顧計劃。這些改變不僅提升了院舍的運營效率,也讓管理層對數碼轉型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
Jordan的願景不僅限於提升院舍的管理效率,他更希望將院舍精品化,打造獨特的市場定位。在他看來,中小型院舍不應該與大型機構競爭價格,而是應該發展自己的特色。例如,他針對特定族群的需求,聘請會說中國其他方言的護理人員,讓長者能夠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中生活。此外,也針對認知障礙症長者,設計專門的護理計劃與環境,確保這些長者能夠得到最適切的照顧。 除了傳統的院舍服務,Jordan也積極發展居家安老與日間護理服務。他深知,並非所有長者都需要入住院舍,許多長者更希望能夠在熟悉的社區中獲得照顧。
在偶然的機會下,在坪洲開設了日間護理中心,為當地長者提供更多的選擇,讓他們無需離開家園,也能夠享受專業的護理服務。同時,他的團隊也發展上門護理服務,目前已經為東區過百個家庭提供服務,涵蓋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護理服務等,讓長者即使不入住院舍,也能夠獲得適切的支援。 Jordan相信,安老行業的未來不只是提供基本照護,而是要打造更高質素的生活方式。透過科技應用、管理創新與精品化策略,他希望能夠改變傳統院舍的經營模式,讓香港的長者擁有更多元化、更高質素的選擇。在他看來,安老院不應該只是「照顧」長者,而是要讓他們活得有尊嚴、有選擇,並且真正感受到關愛與陪伴。「我們的願景,是讓每一位長者都能夠在尊嚴、舒適與關愛的環境中安享晚年,讓中小型院舍有突破性發展之餘,更是一份對社會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