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記創辦人Billy(左)及Gary(右)
2015年6月16日,張梁記正式誕生。這個品牌的誕生,源於兩位創辦人Gary和Billy對男士髮型造型的熱愛和堅持。當時,他們在香港發現,要找到適合自己髮質的優質髮油並不容易。加上當時「油頭文化」正在興起,愈來愈多男士開始注重頭髮造型,但市場上的選擇卻十分有限。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動手,親自引進合適的產品,為香港男士帶來更多選擇。
兩人當時還是年輕的26歲,從學生時代結下的友誼轉化為創業夥伴關係。他們合資一萬元,開設IG網店,專門售賣髮泥、髮蠟等造型用品。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網店很快就吸引了許多客人,甚至在毫無營銷經驗的情況下,也能夠透過簡單的社交媒體貼文吸引到訂單。
從網店到實體店
隨著業務的增長,Gary和Billy意識到,男士在購買造型產品時,往往需要親手觸摸、試用後才會放心購買。因此,在經營網店將近一年後,他們決定開設實體店,讓客人能夠親身體驗產品。2016年7月2日,張梁記的第一間實體店在觀塘駱駝漆大廈內誕生,這是一間樓上鋪,提供了一個讓男士們自由試用產品的空間。
這家店的成功,證明了他們的決策是正確的。隨後,他們不斷擴展店舖網絡,2017年進軍港島區,在太古城誠品開設門市,並舉辦了Reuzel The Temple of Groom Tour 香港站活動,邀請來自荷蘭的Schorem Barbershop及日本的Mr Brothers Cut Club作為表演嘉賓,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2018年,張梁記的發展步伐加快。他們先後在荃灣及銅鑼灣設立門市,並開始擴展產品種類,不再僅僅局限於頭髮造型用品,還引入剃鬚工具、個人護理用品、香水古龍水等,讓男士們能夠在這裡找到全面的個人護理產品。
2019年,他們進一步確立品牌的新定位——「男士品味探索空間」。這一年,他們在旺角上海街618開設門市,並重新設計店舖,致力於提供更優質的購物體驗。這不僅是一個購物空間,更是一個讓男士探索個人風格、提升生活品質的地方。
2020年,張梁記進軍尖沙咀,開設了品牌的第二間九龍區門市。到了2021年,銅鑼灣店進行翻新,以全新面貌迎接顧客。隨後的2022年,品牌與澳洲品牌Grown Alchemist合作,在美麗華開設期間限定店,進一步拓展市場。
2023年,品牌繼續擴張,在荃灣荃新天地開設新店,並將銅鑼灣希慎廣場的門市搬遷至更大的空間,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到了2024年,張梁記進一步進軍新界,分別在元朗Yoho Mix、屯門市廣場和尖沙咀K11 Art Mall開設分店,讓品牌的影響力遍佈全港。
實體店的價值 支撐品牌發展的關鍵
回顧這十年的發展,Gary和Billy認為,開設實體店是品牌成長的重要關鍵。Gary表示:「男性購物時,往往需要親手試用產品,才能確保購買的信心。因此,我們的實體店,不只是銷售產品的地方,更是讓顧客體驗、學習和探索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在香港零售市場充滿挑戰的情況下,實體店依然支撐著品牌七成以上的業務。
Billy則回憶,當年他們在希慎廣場開設Pop-up Store時,發現即使店舖面積不大,營業額卻遠超樓上鋪,這讓他們更加堅信,擁有實體店對於品牌的發展至關重要。
當被問及品牌成立第一年時的業績是否已經十分理想,Billy回憶道:「我當時真的不知是否理想,其實不算特別好,大概每個月七、八萬元的營業額。」相較於當時IG網店每月一萬多至兩萬元的收入,這樣的成績雖然有所提升,但並未達到所謂的「爆發式增長」。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依然毅然決定開設實體店,原因很簡單——這不只是為了生意,而是為了顧客的購物體驗。
Billy解釋道,許多男士在購買造型產品時,都希望能夠親手試用,感受產品的質感和效果,而這正是網店難以提供的體驗。即便當時的市場上並非完全沒有類似的產品,但張梁記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將各種優質品牌集中在一個空間內,讓顧客可以一次過選擇、比較,甚至親自試用。「我們把這些產品聚集在一起,讓顧客有更多選擇,這樣他們就會覺得很開心。」
此外,即使首間店舖設於九龍區,仍然有來自港島、甚至屯門的顧客特意前來購買,這進一步證明了實體店的價值。張梁記的創辦人深知,對於他們的目標客群而言,能夠親手接觸產品、得到店員的專業建議,才是最重要的購物體驗。
順應潮流 精準定位
Gary回憶道,當時「油頭文化」正在流行,許多男士開始關注如何打造經典油頭造型,並上網搜尋相關資訊。這些搜尋行為,無形中成為了張梁記的天然流量來源。「當時,很多雜誌都在討論這股潮流,很多人上網搜尋『用甚麼Gel頭髮』,結果就找到了我們的網店。」這意味著,張梁記不需要額外投放大量廣告,只要有潛在顧客搜尋相關關鍵字,就很容易接觸到他們的品牌。
除了順應潮流,張梁記成功的另一大關鍵,在於它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缺。當時,香港並沒有專門銷售男士髮型造型產品的店舖,男士們一般只能在barber shop(理髮店)購買,但選擇十分有限,通常只有一兩款產品可供挑選。而張梁記則不同,單是髮油就已經提供超過十款不同的選擇,讓顧客可以根據個人髮質、造型需求來挑選最適合的產品。這種專業性和多樣化,讓張梁記迅速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男士造型產品的首選購物平台。
透過把握市場趨勢,加上精準的市場定位,張梁記成功吸引了一批忠實顧客,並以此為基礎,逐步擴展至實體店,最終發展成為今日的「男士品味探索空間」。
從美國引進產品
張梁記最初的貨源來自美國,但當時並不是品牌的正式代理,而只是以買手的方式,直接向美國的供應商進貨。
「我們一開始就在美國找貨,」Gary表示,「當時的入貨量不多,對方肯賣貨給我們已經很開心,甚至對方肯回覆我們的郵件,我們都覺得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對於剛起步的小型網店來說,並沒有穩定的供應鏈,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囤積大量貨品,因此每一次成功入貨,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由於當時香港市場上專門銷售男士造型產品的店舖並不多,張梁記能夠成功引進來自美國的優質產品,無疑填補了市場上的空缺。他們以獨特的產品線,吸引了一批對造型有講究、追求品質的客人。這些顧客不僅對產品感興趣,更樂於嘗試不同品牌,這也促使張梁記不斷尋找更多新品牌,讓產品種類日益豐富。
雖然當時他們並未擁有品牌的代理權,但透過穩定的進貨與市場推廣,張梁記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並在男士造型產品市場中站穩了腳步。這段艱辛的入貨過程,不僅是張梁記成長的關鍵,也象徵著創業者在市場中摸索、突破的精神。
從髮型產品到全方位男士護理
當張梁記的實體店開始展現成效後,二人並未停下腳步,而是思考如何讓這門生意更加穩固與成長。Gary表示,當時他們開始從「產品選擇」的角度出發,嘗試擴展產品線,讓張梁記不只是單純賣髮型用品的店舖,而是成為一個能夠滿足男士全方位需求的品牌。
「如果你要做一個完美的油頭造型,除了髮泥,可能還需要一把特別的梳子,或是一些適合亞洲人髮質的打底水,來讓造型更持久。」這樣的思維方式,讓張梁記不再只是賣單一產品,而是提供一整套完整的造型解決方案,讓顧客能夠一次過找到所有需要的工具與產品。
這種策略並非單純的產品擴張,而是基於顧客需求的精準應對。許多顧客在購買產品時,會向店員詢問:「我在網上看到荷蘭或美國的產品很厲害,這些東西你們有沒有?」這些來自顧客的需求,成為張梁記選品的重要參考依據。他們開始更積極地尋找國際品牌,並將來自美國、荷蘭、甚至英國的優質產品引進香港,例如英國製造的專業梳子,讓本地市場的選擇更加多樣化。
隨著產品種類的增加,顧客的要求也逐漸提升。他們不再只是單純購買髮蠟或髮泥,而是希望獲得更全面的造型與護理體驗。這也促使張梁記更加積極地尋找新產品,確保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並進一步強化品牌的專業形象。
張梁記逐漸擴展產品範圍,涵蓋更多男士個人護理用品,讓品牌不再局限於髮型產品,而是成為一個全面照顧男士日常護理需求的專門店。
Billy解釋,最初他們並沒有特別計劃要拓展至其他類別,但隨著時間推移,愈來愈多顧客在購買造型產品時,會順便詢問:「你們有沒有推薦的洗面產品?」、「有沒有適合男士的香水?」、「有沒有好的剃鬚用品?」這些問題讓二人意識到,香港的男士市場存在一個被忽略的巨大空缺。
「其實香港的市場很特別,男士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Billy 說道,「市面上有很多針對女士的護膚品、化妝品,各種各樣的選擇,但男士的個人護理產品卻像冰山一角,幾乎沒有人特別關注這一塊。」這種市場上的不平衡,使男士在選購個人護理產品時,往往只能依賴超市或藥妝店內寥寥可數的選擇,缺乏專門針對男士需求的店舖。
因此,張梁記決定填補這個市場缺口,開始積極尋找更多種類的男士個人護理產品,從香水、洗澡用品、洗髮水、洗面產品,到剃鬚用品,逐步拓展產品線,讓男士能夠在一個專門為他們設計的空間內,找到適合自己的日常護理用品。
堅持與突破
在香港,做零售生意向來不容易,尤其是實體店更面對著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以及市場競爭的壓力。張梁記作為一個專注於男士個人護理的品牌,除了這些基本的經營成本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如何讓男士願意接受並相信,他們需要這些產品。
Billy坦言,在香港做生意,租金與各種成本固然是一大壓力,但這些問題其實還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去應對,例如精準控制庫存、尋找合適的店舖位置、靈活運用社交媒體行銷等。然而,真正的難題在於,如何改變男士對個人護理的態度。
「女士對護膚的步驟非常清楚,因為市場已經教育了她們幾十年,從年輕開始,她們就知道要擦爽膚水、塗精華、用面霜等等。但男士呢?他們很多時候覺得只要洗臉就已經是最好的保養了。」他觀察到,相較於護膚,男士們更願意花錢在汽車、相機、電子產品等興趣愛好上,卻很少有人主動去研究適合自己的護膚或造型產品。這不只是張梁記面對的問題,而是整個男士個人護理市場共同的挑戰。
因此,他們深知,自己作為一個本地品牌,無法像國際大品牌一樣,動輒請知名藝人代言,或在電視、地鐵、巴士站大規模投放廣告。因此,他們選擇了一條更貼近顧客的方式——親自示範與試用體驗。
二人會自己拍影片,親自教學,教大家怎樣使用這些產品,讓他們知道這些東西真的有用。同時,也會提供許多試用品,讓顧客親身體驗。例如,當顧客購買一款髮泥或護膚產品時,張梁記會附送其他相關產品的小樣,讓顧客在沒有成本負擔的情況下試用。當顧客真正感受到產品的效果時,他們才會願意回來購買,進而改變對男士護理的看法。這種「先試後買」的策略,讓許多原本對個人護理毫無興趣的男士,開始願意接受並投入更多關注。
張梁記的產品雖然涵蓋了各種年齡層的男性,但品牌的核心目標客群卻十分明確,主要集中在25歲到40歲的男士。這群人通常是剛開始工作,已經賺到一定收入,並開始關心自己的外表與個人形象,希望在職場或社交場合中展現更專業、自信的一面。
「我們的主要客戶群,就是那些剛剛開始賺錢,開始想要打扮、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看的男士。」Gary 解釋,「我們最多的客戶來自保險、銀行,或者需要經常見客的行業。」這些職業的特點是高度依賴個人形象,一個整潔、專業的外觀往往能夠帶來更好的第一印象,從而影響客戶的信任感與業務機會。然而,這些上班族男士往往對個人護理並不熟悉,不知道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造型或護膚產品,甚至對於香水的選擇也感到迷惘。
張梁記的產品與價格策略,正好迎合了這群客戶的需求。例如,他們所販售的香水,價格大約在六百至七百港元之間,相較於國際奢侈品牌的香水,價格更親民,但同時又具備一定的品質與品味,讓男士能夠用合理的預算,提升個人質感。這樣的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對個人形象有所要求,但又不想花費過高成本的消費者。
在店舖選址方面,張梁記選擇將店舖設立在大型商場內,這並非隨意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為什麼我們選擇開在商場?因為商場的人流穩定,位置順路,讓上班族在下班或午休時間,能夠輕鬆地走進來選購產品。」Gary 補充,「我們在幾個大型商場內設有店舖,這樣不僅方便客戶,也能夠透過商場本身的流量來增加品牌曝光,達到一定的宣傳效果。」
這種選址策略,不僅讓張梁記的門市能夠更輕易接觸到目標客群,也讓品牌提升了專業度與可信度。對於許多男士來說,購買個人護理產品可能並非他們的日常習慣,但當店舖設立在商場內,他們便可以在逛街或辦事的同時,順道進店試用與選購,這大大降低了購物的心理門檻。
平衡品牌價值與利潤
在推廣男士護理產品的過程中,張梁記發現,並非所有男士都願意接受改變。Billy坦言,這一切取決於個人的態度——有些人本身就希望自己變得更整齊、更有型,因此願意學習並嘗試新的護理與造型方式;但若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表毫不在意,那麼再多的推廣與教育,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
「男人的打扮不容易改變,」Billy 說道,「但幸運的是,韓風的影響讓年輕一代的男士更容易接受這些概念,像是男士化妝、修眉、護膚等,已經比以前普遍得多。」這種文化趨勢的轉變,對於張梁記來說是一個機會,讓他們的產品更容易被年輕消費者所接受。然而,即便如此,市場教育仍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透過內容、試用體驗以及長期的品牌建立,來慢慢改變男士對個人護理的認知。
除了市場教育,如何定價也是零售業的一大挑戰。張梁記的產品價格必須符合市場接受度,既不能讓顧客覺得過於昂貴而卻步,又要確保品牌能夠維持合理的利潤空間。
Billy 分享:「我們現在的定價策略是,一個顧客平均在店內消費大約六百多元。這個價位對於我們的核心客群來說,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因為這筆金額對於一位上班族來說,可能只是少於一天的收入,但他卻可以用這些產品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種消費價值觀的引導,讓顧客覺得自己的購買是值得的,而不是一次性的奢侈消費。
此外,張梁記的產品價格範圍也十分靈活,從最便宜的四、五十元一盒,到較高端的三百多元一盒,他們將價格策略設定在中等偏高的位置,以確保品牌形象與產品質量相匹配。
「當顧客來到我們的店舖,他們已經認識我們,願意進來消費。我們的店舖開在希慎廣場這類高端商場,但我們的產品價格卻保持在百多元的範圍內,這樣會產生一種‘物超所值’的感覺,讓顧客覺得自己買到了高質量的產品,卻沒有花太多錢。」這種價格與購物體驗的落差,成為張梁記吸引消費者的一大策略。
打造自家品牌 JAAAM
為了進一步控制成本並提升品牌價值,張梁記決定創立自家品牌 JAAAM,讓產品不僅僅是代理或進口,而是擁有自己的特色與市場定位。
「 JAAAM是在香港製造的,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成本,」Billy 解釋道,因為本地生產的運輸成本相對較低,也能讓我們更靈活地調整產品設計與配方,確保產品能夠符合香港市場的需求。
透過自家品牌的建立,張梁記不僅擁有了更高的利潤空間,還能夠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讓顧客對張梁記產生更深的認同感。此外,JAAAM 的推出也讓張梁記能夠提供更多元化的產品選擇,從髮型造型,到護膚、香水、剃鬚用品等,進一步擴展市場範圍。
張梁記從代理海外品牌起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許多外國品牌的產品,雖然在國外口碑極佳,但到了香港,使用效果卻未必理想。
Billy 回憶,許多顧客在購買外國品牌的護理產品後,會給予回饋,詢問為什麼某些產品在外國的評價很好,但自己使用後卻覺得效果一般?經過深入了解,他們發現,這些產品的配方與設計,原本是針對外國的氣候、髮質與膚質所研發的,並不完全適合香港這種潮濕悶熱的環境。
「那時候我們就在想,既然香港的市場對男士護理產品有需求,為甚麼不創立一個真正適合香港人,針對本地氣候與需求的品牌?」Billy 說道。這個念頭,成為了JAAAM 誕生的契機。
在決定創立 JAAAM 之後,張梁記並沒有急於推出產品,而是選擇了一種更穩健的方法:透過市場調查與用戶回饋,確保產品真正符合本地需求。
「我們在產品開發的初期,做了一個大規模的市場調查,」Billy 解釋,找了一千個客戶填寫問卷,並且讓他們試用不同的配方,然後根據他們的反饋不斷調整產品。這種方式確保了 JAAAM 的產品不是單純的概念,而是經過大量用戶測試、微調後,真正適合香港市場的護理產品。
此外,張梁記與本地工廠合作,採取ODM(原廠設計製造)模式,確保產品的生產過程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雖然我們的配方不是自己完全研發的,但我們與工廠合作,一起進行微調。例如,有些客人喜歡產品的質地再硬一點,我們就請工廠再調整幾個版本來測試,直到達到最適合的標準。」這種靈活的研發模式,讓 JAAAM 的產品能夠更加符合香港消費者的喜好,也讓品牌能夠在市場上建立更高的競爭力。
在產品推出後,張梁記深知,品牌的成功不只是產品好,更需要讓更多人認識並信任這個品牌。由於張梁記的實體店經營已久,他們累積了一批忠實顧客,這些顧客對品牌有一定的信任度,因此,第一步推廣的方式,就是透過社交媒體與店內互動,讓現有顧客成為品牌的第一批支持者。
「我們以前都是自己在店裡親自招呼客人,所以我們最忠實的粉絲,其實是認識我們的人。當我們開始拍攝影片,透過社交媒體介紹 JAAAM 的時候,這些顧客很容易接受,因為他們認識我們,相信我們的推薦。」透過這種方式,JAAAM 成功在第一步建立起品牌的初始信任度,讓產品能夠快速獲得市場反應。
然而,對於不認識張梁記的消費者來說,要讓他們接受一個全新的本地品牌,並不容易。因此,張梁記也開始尋找更多的市場推廣方式,例如透過公關活動,讓更多媒體報導 JAAAM,或者與 KOL(關鍵意見領袖)合作,讓他們親自試用並分享產品心得。
「KOL 的影響力的確很大,他們能夠幫助我們接觸到更多新客戶,」Billy 說,「不過,我們不會單純依賴 KOL,而是希望透過不同的角度來包裝這個品牌,讓消費者能夠真正了解 JAAAM 的特點,而不是單純因為某個網紅推薦才購買。」這種穩健的品牌推廣策略,讓 JAAAM 在市場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定位,並成功吸引了一批忠實的本地支持者。
隨著 JAAAM 在香港市場的成功,張梁記開始思考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他們不僅希望將 JAAAM 建立成香港男士護理的代表品牌,更希望進一步拓展市場,讓更多亞洲地區的消費者也能夠體驗到這個專為本地氣候與需求設計的品牌。
透過市場調查、靈活研發、社交媒體推廣與品牌建設,JAAAM 已經成功打下基礎。未來,隨著男士護理市場的持續增長,JAAAM 有機會成為香港以至亞洲市場的一個重要品牌,為更多男士提供真正適合他們需求的護理選擇。
從香港走向東南亞市場
隨著張梁記在香港市場的穩定發展,他們開始思考下一步的擴張方向,特別是如何將品牌推向海外市場。雖然目前實體店的營業額佔整體約七成,顯示香港本地市場對於實體購物仍然有著穩定需求,但品牌的長遠發展必須考慮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Gary 表示,擴展海外市場的想法其實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特別是對於東南亞市場,他們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我們曾多次討論如何將品牌推向海外,其中我們最感興趣的市場是台灣與新加坡,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消費水平以及對個人護理產品的接受度,都與香港較為接近。」
然而,當談到更廣泛的東南亞市場,例如馬來西亞與印尼,Gary 則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這些市場的消費結構與購買力,與香港、新加坡、台灣仍有一定差距,男士個人護理市場的成熟度也相對較低,因此我們目前還沒有將重點放在這些地區。」他補充道,「我們會先從比較容易接受我們產品的市場開始,等品牌在東南亞建立一定影響力後,再進一步考慮其他國家。」
至於具體的海外拓展時間表,Gary 認為最快要到2026年才會正式推進這項計劃。「這並不是一個可以匆忙執行的事情,我們需要確保市場調查、供應鏈、行銷策略都準備完善,才能正式進軍海外。」
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張梁記將會持續強化品牌影響力與產品研發,確保當品牌進入海外市場時,能夠以最佳的姿態面對新市場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