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地產
美學與科技並存 讓住宅空間反映個人品味
地產
2025.02.05
美學與科技並存 讓住宅空間反映個人品味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室內設計的精髓在於其不斷演變的能力,亦可以反映時代的變遷、新技術的進步以及業主品味的轉變。目前室內設計界正迎來一場過去與未來的和諧交融,傳統的舒適感與大膽的未來主義相結合,塑造出不僅是居住空間,更能夠引發情感共鳴的生活體驗。住宅室內設計的趨勢,著重反映個人表達、環保意識與科技進步。這些趨勢從傳統工藝的回歸到智能家居的深度整合,每一個方向都展現出當代消費者的需求與渴望。對於香港這樣寸土寸金的城市來說,這些趨勢中的特點都可以靈活應用,為住宅空間帶來更大的功能性與美感。

今年的室內設計將更加注重「極簡極繁主義」(Minimalist Maximalism)的平衡。這種趨勢將極簡主義的簡潔與極繁主義的大膽用色、豐富層次相結合。對於香港這樣空間有限的住宅來說,這種設計理念尤為貼合。設計師可以利用中性色調作為背景,搭配鮮明的色彩點綴,如亮眼的抱枕、地毯或藝術擺設。同時,多功能家具如模組化沙發或可折疊的桌椅,能在有限空間內帶來實用性與視覺上的豐富感,讓家居既舒適又充滿個性。

alt not available

融合文化與可持續性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室內設計也將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與自然材料的運用。設計趨勢強調「仿生設計」(Biophilic Design),大力推廣竹子、軟木、稻草與實木等可再生材料。這些自然材質不僅美觀,還能營造出溫暖、平和的氛圍。對於香港的住宅而言,使用天然木地板、軟木牆飾或竹製家具,可以讓空間與自然更緊密聯繫,並減少鋼筋水泥帶來的冰冷感。此外,小型植物牆或盆栽也能為繁忙的城市生活注入一絲綠意與生機。

「舊物新用」(Adaptive Reuse)將成為未來設計的核心理念之一。這種設計方式通過重新利用舊建築或材料,不僅減少浪費,更保留了歷史與文化的價值。對於香港這樣擁有豐富歷史建築資源的城市,這一趨勢尤為重要。設計師可以將舊建築中的木材、鐵件或磚石重新加工,製作成家具或裝飾品,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例如,用舊木板打造的餐桌或以回收玻璃製成的馬賽克牆飾,不僅富有特色,還能彰顯環保理念。

alt not available

德合研發的多功能廚櫃,用家只需按一按鈕掣,即因應需要,調整廚櫃高度。(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多層次照明 光影藝術的應用

照明設計在今年將更加注重層次感與互動性。除了傳統的頂燈,設計師會在不同高度與角度加入燈光,例如背光玻璃燈箱、內嵌式LED燈條、地燈或懸浮燈架,營造出豐富的光影效果。這種趨勢對香港的住宅特別適用,因為它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視覺上的延伸感。再結合智能照明技術,燈光可以根據居民的情緒或時間自動調節,實現真正的個性化照明。

與仿生設計相關的另一趨勢,是「觸覺材質」(Haptic Materials)的運用。天然材質如亞麻、棉、絲綢、實木與石材,其表面的自然紋理與不規則感,能帶來視覺與觸覺上的雙重享受。對於香港的家庭來說,選擇觸感豐富的家居用品,如羊毛地毯、亞麻抱枕或手工雕刻的木桌,不僅能提升空間的舒適度,還能為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增添一份溫暖與放鬆。

與傳統的中性色背景不同,大膽使用如祖母綠、鈷藍或洋紅色等鮮明色彩,可以為空間注入活力。在香港的小型住宅中,可以將這些大膽色彩運用在局部區域,如牆面、窗簾或藝術品,既不會壓縮空間,又能讓整體氛圍更加明快、愉悅。

隨著多代同堂的家庭結構日益普遍,設計師需要考慮不同年齡層的需求與生活方式。今年的住宅趨勢強調包容性與靈活性。例如,為長者設計的無障礙設施(如防滑地板、扶手)與年輕人喜歡的現代化設施(如開放式廚房或智能家居系統)可以無縫結合。香港的家庭可以選擇模組化家具來滿足多代居住的需求,例如可調節的沙發床或靈活分隔空間的屏風,以便不同成員共用空間時仍能保持私密性。

alt not available

電動智能傢俬組合 ─ 睡眠模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升級智能家居感官體驗

未來的智能家居將不僅僅追求便利性,更注重感官體驗的豐富性。例如,通過語音控制或自動化技術,居住空間可以根據使用場景改變燈光、音效甚至溫度,為用戶打造沉浸式的居住體驗。對於香港的住宅來說,智能家居能有效提升空間利用率與生活質量,例如智能音響系統、可調節溫度的智能窗簾以及能監測居民健康的智慧設備,都能為家庭成員帶來更舒適的生活。

在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時代,手工製作的家具與裝飾品將更加珍貴。今年的設計趨勢強調獨一無二的工藝品,例如手工雕刻的木椅、編織地毯或陶瓷擺件,這些都能為住宅注入個性與溫度。香港的家庭可以選擇精緻小巧的手工藝品,既符合空間需求,又能展現品味。

隨著生活與工作的界限日益模糊,多功能空間的設計需求持續增長。對於香港的住宅來說,這一趨勢尤為實用。例如,客廳可以同時作為辦公室或健身區,而臥室則可以通過摺疊床或升降桌輕鬆轉換用途。設計師可以利用靈活的家具與布局,為狹小空間注入更多可能性,從而滿足現代生活的多樣需求。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加上流行元素急速轉變,本地裝修承建商德合集團相信,今年室內設計將繼續以「自然」和「北歐風」元素為主流,並配搭智能家居,滿足市場營造溫馨且具功能性的需求。該集團董事會主席、行玫總裁兼執行董事吳志超表示,隨著技術提升,未來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等科技將進一步融入傳統傢俬,以滿足市場需求,其中集團自行研發的「電動智能傢俬組合」,可根據客戶需求,在升降床組合中加入開放式衣櫃、沙發、書桌等傢俱,利用高樓底空間,將原來睡房變成書房或客廳等活動位置;同時傢俬組合支援遙距操控,用戶只需簡單一鍵,即可操控智能變形傢俱,以升降方式為家居劃分睡眠、工作、玩樂等三倍空間。此外,德合早前亦研發出「多功能廚櫃」,不僅可用作收納,用家更可只需點一點按鈕,即可調整廚櫃功能,包括升高作時尚吧枱、六人飯桌等。

除了善用空間,電動智能傢俬組合亦能方便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在家活動,而德合早前亦成功研發「電動升降儲物床」,以剪刀的槓桿原理升降床板,比市面上的「地台床」或「油壓床」更能有效利用每寸空間,同時提高安全性。吳志超指,集團目前正研發能讓床具向前「屈起」的傢俱,以便行動不便人士更容易起床,並為智能傢俱帶來另一項革新。

符合ESG原則

吳志超預期,物聯網亦將成為傳統傢俱的發展趨勢,其中集團早前已研發出毋須「拉電」及電池,並且符合ESG原則的「智能求助系統」,以便居家長者若遇上任何意外,可以即時對外求救。他續指,配置智能家居設備預算平均比傳統傢俱高約15%至20%,而現時有不少用家亦會因應個別家居需求,採用智能家居設備。

現代人生活節奏明快,工作壓力龐大,因而需要簡潔、中和色調的居住環境調劑情緒、緩解壓力。吳志超表示,「自然」和「北歐風」元素將會繼續成為住宅設計的潮流,如:實木地板、簡潔線條的傢俬等均可於屋內營造舒適輕鬆的環境。至於傢俱將以功能性為主,達至更智能化及更人性化,當中包括加設發熱裝置的傢俱,通過釋放熱力,幫助長者或有需要人士暖腳;衣櫃加入智慧系統,自動進行消毒、殺菌、除臭等功能;鏡櫃內置雪櫃功能,方便用家存放護膚品及化妝品。

他續指,用家亦可透過具不同裝飾藝術風格的室內和傢俬設計,將藝術融入家居生活,按喜好選擇家居設計風格和色調,並配合特色傢俱和裝飾品,讓居家環境變得寧靜及舒適,以提升生活質量。 事實上,近年社會愈漸重視環保、藝術等元素,吳志超指出,時下建材除了已獲「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簡稱SFC)」所核發「FSC認證標籤」的木材以外,市場已減少採用天然木材,改為金屬、可再生材料等環保物料。另公司旗下工程已改為採用E0等級,即不含甲醛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塗料和粘合劑,並以水性油漆為主,其含有甲醛比油性油漆為低,而且不含重金屬,加上水性油漆乾透後會形成塗膜,亦具有防水作用。

至於室內設計方面,吳志超建議,戶主設計單位時,應減少室內對人工照明的需求,使用LED燈、自動感光系統等高效能智能電器和節能設備,同時採納更多天然光,以提升室內空間感之外,還可配合整體設計用色,讓室內氣氛變得更柔和自然。

隨著「納米樓」興起,向高空發展以增加室內,尤其是開放式空間可謂其中一個良方。吳志超表示,集團亦因應市場需求,研發出不同佈局設計,包括可移動傢俬組合,將高衣櫃或儲物櫃作間隔牆,利用可移動的特點,靈活調動傢俬位置,營造不同生活空間。除了可移動傢俬組合,集團已研發出嶄新「商務倉設計傢俬組合」,即在同一空間下呈現兩個獨立商務客倉,善用空間增強私隱性;以及「功能性閣樓床」,即充分利用高樓底特點,增加單位生活空間,並已獲市場上的新盤採用。

當室內設計能夠將可持續性、個性化與功能性的結合,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無限的可能性,對於高度城市化的環境來說,會是既有實用性,又能滿足居民對美感與舒適度的追求。

alt not available

德合集團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吳志超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