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智慧營商夥伴SHOPLINE昨日(16 日)發布《2025 香港電商白皮書》(白皮書)。SHOPLINE香港商戶去年全年的銷售商品交易總額(GMV)按年升 8.6%,每張訂單平均交易金額為635元(港元,下同),交易金額較2023年增加8.7%,顧客每次平均購買2.35件商品,較2023年數字(2.28件)高。
SHOPLINE香港副總經理簡家樂(Vincent)分析香港商戶去年整體表現時指:「儘管2024年本港全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較2023年全年下跌7.3%,SHOPLINE香港商戶的三項主要表現數據(銷售商品交易總額、顧客平均購買商品數量以及訂單平均交易金額)均比去年有所增長,藉此反映出近年市民消費模式的轉變 —— 消費者消費態度更趨謹慎,謹慎在於貴精不貴多,更重視消費的價值和體驗。這就是我們彙整商戶銷售活動數據編撰《白皮書》的目的:透過數據分析行業走勢,為商戶提供來年營商致勝指南。」
全方位銷售(OMO)貢獻全年總GMV逾六成
市民消費模式轉變,持續影響本港零售業表現,《白皮書》數據清晰反映,消費者並非不消費,而是態度愈趨審慎,其消費旅程比以往增添更多考慮因素。故此2025年零售業致勝的黃金定律,在於如何透過全渠道接觸點喚起顧客意識,向他們提供有用資訊和人性化互動引起其興趣,再憑藉科技找到適合的時機和媒介精準宣傳,驅使他們決定購買。
在開拓全渠道接觸點方面,SHOPLINE全方位銷售模式(OMO)恆之有效,去年逾三成(31.1%)SHOPLINE香港商戶採用OMO模式,其平均交易總額比純電商商戶高超過三分之二(68.8%),OMO商戶業務的交易總額更佔所有香港商戶全年GMV總額逾六成(62.9%)。
數碼零售方案助兩類傳統產業成功吸金
SHOPLINE香港商戶過去數年在大環境壓力下依然展現韌力,吸引更多零售企業選擇在SHOPLINE開店,令2024年商戶總數按年上升7.7%。多個零售產業當中,以「美妝保養及個人護理」及「醫療與保健」商戶最受惠於數碼轉型,不同的智慧零售方案分別為兩產業帶來極具效益的正面影響:
「美妝保養及個人護理」產業:從廣告代言到多元銷售場景
SHOPLINE的「美妝保養及個人護理」產業泛指售賣彩妝、保養、美容、個人清潔、護理用品相關產品的商戶。《白皮書》數據顯示,儘管顧客審慎消費,他們每次在美妝和個人護理商戶仍願意花費上千,每張單平均單價為922元,每次平均購買6件產品。
據SHOPLINE觀察,美妝產業的行銷策略在過去一年經歷明顯轉變,如今商戶更積極開拓多方面銷售場景,重新定義消費者如何與美妝產品和品牌互動。《白皮書》數據顯示,「美妝保養及個人護理」產業裡採用OMO模式的商戶,其平均GMV比經營純網店的商戶高5.7倍。除此之外,自家品牌App將購物商店、會員優惠、門市掃描會員碼或取貨碼、訊息廣播等功能集於一身,成為美妝產業眾多線上銷售場景中業績最佳的窗口:商戶在建立自家品牌手機App之後,GMV及平均訂單數量分別增17.4%及14.5%,平均訂單金額更高達1,426元,整體令「美妝保養及個人護理」成為去年營業額按年增長率最高的產業(40.2%)。
「醫療與保健」產業:EDM工具成行銷利器
SHOPLINE的「醫療與保健」產業泛指售賣養生、保健、健身、體型管理等產品的商戶。全球消費者醫療保健產業發展迅速,其市場規模及至2030年將達5,483.1 億美元;消費者(尤其亞太區)積極主動管理個人健康,健康且富有人士更願意增加在營養補充劑方面的消費,更不時把握季度購物節等優惠活動、大手預購保健品囤貨。目前,「醫療與保健」產業在SHOPLINE平台上只屬少數,然而產出的交易總額卻是所有產業中排名第四,僅次於「美妝保養及個人護理」產業,有偌大增長空間。
雖然「醫療與保健」產業前景樂觀,商戶營商時卻必須份外留神。面對與自己健康攸關的產品,消費者購物時儘管仍視價格為首要考量,但他們亦特別重視產品的成分劑量與健康認證,在消費旅程上,他們期望能充分掌握產品成分、實驗結果、專家認證、有效日期等等資料,電郵行銷(EDM)能提供有價值的內容,而由SHOPLINE自家研發的電郵及SMS行銷工具SmartPush結合ChatGPT自動生成豐富的電郵內容,成為醫療與保健產業商戶最有效的行銷渠道之一。《白皮書》數據指出,去年使用SmartPush的「醫療與保健」產業商戶,其GMV及平均訂單量比無使用的商戶分別高1.25倍和1.43倍。
SHOPLINE香港副總經理簡家樂(Vincent)分析香港商戶去年的整體表現。
一、直播達成全年以十億計業績
直播銷售持續盛行,去年SHOPLINE香港商戶共進行超過3萬場次直播,比2023年增逾八成(80.6%),訂單平均單價為712元,單計直播期間所產生的GMV更錄得按年增長78%。商戶亦緊扣直播與各方智慧銷售策略致勝,包括輔助直播的貼文銷售、網店下單等,去年全年GMV總額以10億計,比2023年度上升23.3%。SHOPLINE亦統計,有接近七成(68.6%)的商戶每次使用超過兩個平台進行直播,SHOPLINE LIVE直播購物功能方便商戶一次過管理多個社交平台,抓緊與顧客互動的每刻促成生意。
二、AI功能助商戶創高近八成業績
截至2024年末,有四成SHOPLINE香港商戶正使用AI功能,其GMV比未應用者高近八成(79.8%)。AI革新消費體驗、賦能業務增長,例如infFITS智能尺寸AI服務,透過AI驅動的3D建模和大數據,分析顧客的體型數據,比對品牌尺碼特點,為顧客提供最適合的尺寸建議,打破網店未能提供試身服務的痛點。平台統計顯示,品牌在使用infFITS後,商品頁面的轉換率大幅提升1.39倍,購物車轉換率提升17.4%,更大大降低退貨率,減省不少物流與人力成本。
在向顧客推送個性化推薦方面,SHOPLINE的「AI智慧推薦」 功能根據顧客過去的購買紀錄與瀏覽行為,比對商品名稱、描述與分類,因應店內最近一小時的上下架庫存狀況,自動推薦最可能吸引顧客的商品,令商品點擊率提升三成、推薦引導營業額佔比提升1.15倍。及至客服範疇,SHOPLINE最新的AI工具之一、「AI 知識庫」讓商戶建立專屬自己品牌的AI助手,按顧客查詢而向客服建議答案,甚至以「AI知識庫」培訓新入職員工。目前SHOPLINE香港商戶向AI助手提問總次數已累積近4,000次,證明「AI知識庫」功能已被廣泛使用。
有研究指AI預計將於2030年為香港企業帶來高達2,874億港元的經濟效益,尤其在香港電商市場中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商戶應持續探索AI應用,SHOPLINE亦積極將生成式AI技術等引入服務中,協助商家提升競爭力。
三、跨境銷售業績連升五年
香港不少中小企都以深耕全球零售市場為目標,政府推出「電商易」協助港商拓展跨境電商業務,而SHOPLINE《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有近四成(39%)SHOPLINE香港商戶進行跨境銷售,營業額更連升五年,2024年更按年升19.6%。按海外訂單地區分布,香港跨境商戶境外銷售市場頭三位依次為澳門、美國及內地。
香港貿發局去年進行的市場調查指出,已開展電商模式的企業當中,分別有64.3%及43.9%通過自家品牌網店及眾多不同特色的電商平台銷售產品。以SHOPLINE平台上「旅遊及文創服務」產業為例,去年該產業的海外訂單數量增幅最強勁,造就產業營業額按年增幅及商戶數量按年增幅為全平台第二高。
儘管如此,包括地緣政治局勢等因素令跨境銷售充滿挑戰,來自不同地區、擁不同文化背景的顧客,其消費旅程和對售後服務的期望都不一樣,商戶必須仔細處理以確保顧客獲得滿意購物體驗。SHOPLINE建議商戶先利用RFIM模型將跨境顧客分群,制定精準的推廣策略;其次提供無縫且安全的支付方式,針對澳門作為香港商戶最大的境外銷售市場,SHOPLINE現已與澳門通合作,接入MPay所提供的安全支付方式。而優質的售後服務亦是商戶突圍而出的重要一環,商戶可善用WhatsApp Business API(WABA)自動更新訂單狀態,即時解決顧客在訂單前後的疑難,例如:系統會自動發送WhatsApp訊息更物流狀態(已付款、已發貨、已送達),讓顧客實時追蹤訂單進度,顯著減少客服回覆相關查詢的成本和負擔。由於海外市場物流關稅政策充滿變數,商戶須時刻緊貼最新消息,並可善用LLM(大型語言模型)技術,例如:透過SmartPush輸出多達34種不同語言的訊息(EDM或SMS),向不同地區的顧客發送最新關稅資訊。
此外,利用商品成長探測(Product Growth Explorer)根據商品的瀏覽量及銷量的高低,更準確預估商品銷售潛力,從而調整美國或其他海外市場的庫存。長遠而言更可利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即時在網店及其他渠道更新關稅附加費等資訊。這些策略不僅能提升跨境電商的競爭力,更能協助商戶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實現業務增長。
延伸閱讀:SHOPLINE剖析2025年有趣零售趨勢 預購功能及AI驅動智慧零售方案助商戶搶佔先機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