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內地產品模仿或假冒香港品牌,引起社會各界對「香港品牌」定義及保護的廣泛關注。為了協助香港企業有效保障其品牌權益,香港品牌發展局(品牌局)日前舉辦了一場專題研討會,邀請法律專家深入探討內地與香港兩地的品牌保護制度,並為進軍內地市場的香港企業提供品牌保護的策略建議。
香港喬立本廖依敏律師行管理合夥人湯達熙律師於會上指出,據他觀察,香港品牌在內地被仿冒的整體情況雖然沒有明顯上升趨勢,但食品和藥油等產品較常成為被侵權的對象。湯律師總結了三種常見的仿冒方式:第一是在香港成立公司,縱然在香港沒有實質業務,仍虛假宣傳其為香港品牌。第二種是搶註商標,搶先將香港品牌或產品商標在內地註冊。第三種是「傍名牌」,即是使用與知名品牌相似的商標和包裝設計,以混淆消費者。湯律師說:「上述侵權行為會淡化原有商標的獨特性(dilution of brand),削弱消費者的信心,對品牌聲譽造成很大影響。」
湯律師指出,香港與內地註冊商標制度存在差異,香港採用「使用在先」原則,而內地則採用「申請在先」原則,因此他提醒香港企業需提早部署,在正式推出產品前,為產品商標和外觀設計等在內地進行註冊。而一些已推出市場的產品也應盡早做版權登記,一旦被人侵權,能以此為佐證進行維權。對於資源不多的中小企,在內地遭遇產品侵權問題時,湯律師建議可經由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行政訴訟,過程毋須委託律師代辦,也可以善用電商平台的「打假」機制,以保護品牌價值。
品牌局主席陳家偉則引述品牌局於2022年進行的一項針對大灣區內地城市消費者的調查,指出部分內地消費者容易將香港品牌與某些國際大品牌或內地品牌混淆,反映出內地市場對香港品牌的整體認知度和辨識度仍有待提升。他建議,香港企業應提早規劃品牌保護措施,並積極參與具社會認受性的原產地認證計劃,透過第三方認證確立其「香港品牌」的身份。
陳家偉進一步介紹,品牌局主辦的「香港名牌選舉」及「香港名牌(TOP嘜)標識」計劃,明確規定參與品牌的商標及營運公司必須在香港註冊,且品牌需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品牌的創立地應為香港,或需與香港有實質的密切聯繫,例如以香港作為主要生產或營運基地、控股股東為香港永久居民,或以香港為主要市場等。此外,品牌局推出了電子版「香港品牌名冊」(Brand HKiD),這套香港原創品牌的「身份證」認定制度設有線上中央資料庫,讓海內外消費者能隨時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識別「真.正」的香港優質品牌。
陳家偉強調,品牌局一向透過多樣化的活動推廣「香港品牌」的集體形象。除了舉辦「香港名牌選舉」外,早前更推出了「香港.進.品牌大灣區」第二期項目,在廣州舉辦的活動包括品牌展示、消費者互動體驗活動及商務考察等。他表示,未來品牌局將投入更多資源,加強在內地的推廣工作,進一步提升「香港品牌」及「香港品牌名冊」在內地的知名度,助力香港企業拓展內地內銷市場。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